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 方斯華.偉更斯
畢卡索_穿襯衫的女人 畢卡索_肖像
拿到 方斯華.偉更斯 的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就把它讀完,連自己也有點訝異.
"閱讀" 這件事之所以有趣,除了內容引人入勝之外,欣賞作者截然不同的筆法也是另一種玩味. 這本方斯華.偉更斯 的新書閱讀起來好像在欣賞一幅立體派畫作.
作者以一種非常輕鬆率直的態度娓娓道出心中的話語,好似一位朋友正在與你談心. 由於形式太過天馬行空,剛開始閱讀會覺得有點鬆散,但整本書讀完以後頓時才恍然大悟. 書中穿插許多作者的情史,我們不妨將這些情史以一種無意識的線條來看待. 在這些乍看貌似亂無章法的線條牽引下,作者的自我被完整的呈現,特別針對母親的眷戀之情更是表露無遺.
讓我們來看看上圖畢卡索的兩張立體派畫作. 許多看似不相關的面與線條,在巧妙的組合下竟能產生二度空間,三度空間,甚至看不見的四度空間, 而畫家所要展現的精神意含在此虛實交錯的層次裡獲得前所未有的展現. 這是爲什麼我會將立體派與此書聯想在一起的道理.
寫實主義爲求表現上的詳實,有時流於描述過度使得創作的精神意涵容易被扭曲. 寫作如此,繪畫也有這種現象. 情感要藉助文字或畫筆來表達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技巧不夠無法彰顯而表達過度流於矯情. 爲了突破,於是立體派掀起一場藝術史上的革命,其思考模式在於試圖透過許多不同角度的思考面向尋找物體的本質(創作的精神意涵) . 所以它所呈現出的藝術形式剛開始會顯得有點雜亂無章,可是一但你能掌握整體,其內涵的表現度比單純的寫實派要強過許多.
這本書能獲得2005年法國龔固爾文學獎自有其特殊意義,原來無論是哪一個藝術領域,創作者不斷追求 "精神再現" 的內涵之外,如何理解 "元素" 並重新加以利用來尋求新的出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我稱之為顛覆的樂趣.
- Jul 27 Thu 2006 16:54
顛覆的樂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