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所想...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通電話,我到了香港...

糊塗的我把結婚紀念日給忘了
原來、當他開口要我過去陪他時
是早有安排的‧

這就是我...有時很瞎、很笨
用餐到一半才記起‧

當我笑說...
好巧喔,今天是我們結婚的紀念日耶
差一點沒被罵笨蛋‧
我這德性他早知道,並習以為常
對他而言,這就是我的真性情‧

19年的婚姻生活
從遠距戀愛到婚後相隔兩地
我們的關係焠鍊到一種境界

並非只是... 久別勝新婚

時空的距離沒有把我們的關係拉遠
而是幫助我們更清楚看到
彼此之間竟是如此的相屬

當然是經歷一些過程
然而我們彼此信任‧

事實上...
我們都越來越年輕
這話出自周圍的朋友
而且不是恭維的話語‧

婚姻的依存關係
其實容易讓人怠惰
並且容易產生疲累

時空的距離總能讓我們適時獲得解脫‧

一個喜歡被依賴、一個喜歡依賴人
這樣的我們又同時需要自由...怎麼辦?

分開兩地時
完全的獨立、相對的自由、絕對的信任
總能讓我們鬆一口氣‧

共處的時刻
因為難得、總是更緊密‧

特別在他結束LP的課程之後
更為開放、願意傾聽‧

我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致 那為情所困的人兒

意義的產生在於決定性的剎那....
然而,是否需要雙方共同的認定? 不盡然。

相信而不執著將是最高的境界。
...這才是樂觀真正的意涵。

這樣的意念看似傻氣,卻能增添勇氣。
不管是愛情、友情、親情...請拿出勇氣告白!

如果...如果那是你的真情摯愛,
不要因為可能被拒絕而害怕面對!

說出來...
不是為了索取,
而是為了坦然面對自己。

一切的困擾來自患得患失的不確定性,
當你勇敢面對時,答案已經變得不重要。

...這才是愈挫愈勇的真義。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的節奏永遠快過行動
行動的速度又如奔馳的快馬

不累嗎?  有點

身陷卡爾維諾馬哲威爾處理矛盾的態度裡......
一個是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矛盾的文學家
一個是改變創作形式面對矛盾的藝術家
兩位哲人的作品都深得我心

也許男人的邏輯建構真是強過女人
周圍有深陷矛盾困惑的女性友人,頂多能做到的僅僅是和諧共處
而這兩位男人更是將矛盾的力量提升成為創作源頭

雖然浪漫的氛圍總能感動我
卻更容易因為衝突所產生的力量而熱淚盈眶

還在這框裡旋轉的同時
腳很不安分地踩入巴特的世界...

不是貪玩,實在是因緣際會來得突然無可遁逃

如果說...
"心智速度的價值在於它本身,在於它能提供樂趣給予任何能敏銳感受的心靈,而不在於它能產生任何實際的用途。...."

無悔於這般沉淪

事物走到盡頭,卡爾維諾提醒我們
不要忘記"相對價值"

眼下提醒我的正是這幾個字眼....
"慢慢地趕快"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過年的當下突然隨性地想寫點東西。只是,在這時間點上所寫下的東西很難逃脫感想之類的俗套。想寫就寫吧,不就是要學習自在嗎?

我這樣一個生活模式單純的家庭主婦,不知怎麼搞的哪來那麼多的思考、雜想? 這部落格的建立快要滿兩年了,所有這裡的紀錄卻僅僅只是我手寫紀錄的三分之ㄧ。活著似乎是爲了探索,想了解自己、想看清這個世界,於是有看不完的書、看不完的電影......滿溢的情感、無法停歇的思考。

筆記上的書寫與部落格的編輯存在著某種差異,其本質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心態。筆記上的文字,是屬於靈感、是出於發洩、是單純的紀錄,所以是即興的、是私密的、非經整理的流水帳。而部落格是經過刻意整理所公開的資訊。

剛開始的初衷,只是想與朋友們分享畫作。哪知我的感性因子ㄧ發不可收拾,感想一篇一篇的寫。而我那擅長搜尋並整理資料的理性因子,也發揮的恰到好處。這種極端理性極端感性的性格,看來很適合經營部落格哩!

部落格的存在對我有某種意義,幫助我釐清思緒。思考敏捷、興趣廣泛,再加上大量訊息的湧入,單憑隨身書寫筆記其實是不夠的;透過部落格的整理我才能區分出我所吃進去的精神食糧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部落格的存在只是隨性的寫寫,對於記錄這件事恐怕很難持久。

利用這樣的空間紀錄一部分的思想、一些生活的點滴、甚至創作,回頭看這兩年的所有記錄,突然覺得還頗有意義。也許等我60歲再回頭看會更有意思!

有朋友曾經問過我 :"為什麼要抒發?"
我當時的回答是 :"覺得很滿,必須傾倒挪出空間。" 
友人 :"那是因為有容器的承載,才會有溢出的憂慮;除掉容器,就沒有滿溢的問題。"

多有智慧的 ㄧ段話,我聽明白卻不認爲自己真的了解該如何做? 去年的展覽主題"框無",名字取得很好;大概就接近這意思吧! 也許有那麼一天當我停止畫畫、停止書寫、停止說話的同時,仍然感到自在並且覺得充實,那就算悟道了吧。

去年底開始將部落格的名稱改為"鏡界",其實相當程度地反映出我的心態。是否畫地自限? 將自己侷限在可見的範圍裡,值得深思。

新的ㄧ年,該學習放空了嗎? 還是再多玩幾年呢?  "框無"真成了一種"境界"時,不會迷路嗎?

唉呀! 若讓老師看到我又是一堆疑問恐怕要挨罵了。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相信...
藝術精神是可以藉由學習而有所體驗,如同技巧的取得來自不斷的練習,但我不認為創意是可以習得的。一個人若無冒險的勇氣是很難進行創作的,因為創作來自顛覆、出於破壞。這不是好壞或對錯的問題,是力量展現的程度差異。媚俗也好、獨創也罷,創作者毫無距離的投入將成為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關鍵點。殘酷的是,有生命力的作品不見得能獲得大眾青睞。這是條艱辛的道路。

我明白...
獨特性並不是優點的展現,相反的是出自迥異的缺點。爲此,我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這體會是我學習繪畫最大的收穫。然而,我仍願意爲那些愛我的人改變自己與人相處的態度,因為我不願傷害他們,這是我正在學習的功課。
我享受創作的當下卻從不自詡為藝術家,是因為藝術創作在我生命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期望能保有它的純粹性。

我對創作的定義...
創作不應只侷限在音樂、寫作、繪畫、舞蹈...等可見的藝術範疇裡,我所追求的是創作的本質。更趨近於一種發想,一種創見的展現。所以,打扮自己是藝術、美化環境是藝術、與人為善也是藝術甚至社會議題的討論...等,生活的一切都能成為創作的元素。

我對自己的否定...
絕不是出於自卑或故作謙遜,而是爲了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我對自己的承諾...
持續作畫,更勇敢的面對自己,並在生活裡有所貢獻。

我對朋友的歉意...
原諒我無法以對等的熱情回報,有時對你的視而不見也只是一時忘神,魂飛他方。面對我的善變,感謝大家的包容。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派純真、一抹笑意
在灰色潮間帶裡
難掩的年歲

淡然卻不輕薄的洗鍊人生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易畫苑學習的是抽象畫。這一陣子正忙著做拼貼,不是早期的拼貼而是後現代概念,傾向抽象表現主義。練習重點在於元素重組。媒材多元,形式的部份需要多費心。

紀錄一下過程,
1.基底層至少要有3種以上的素材混搭,才能厚實
2.運用 括、壓、塗、抹 來製造透明不透明的質感
3.利用自動化技法如潑灑或線條,可製造意外效果
4.拼貼也只是過程,此一階段才開始構思構圖

幾個結論,
1.基底製作猶如修行,要將自己放空元素的本質才會自我展現
2.目前光是基底的製作就很難突破,放空...很難
3.幾個目標作業:上述基底一張、基底拼貼一張、基底影像拼貼一張

感想,
不敢想呀...對我而言實在太難,過程有時開心有時茫然。老師始終認為我不夠放,這是很大的困擾。 我想每個人都有權選擇開放的尺度,我該爲藝術全心投入嗎?  承認自己缺乏勇氣。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外太空來的生物",這是大哥用來形容我的詞兒。將它視為一種尊崇,因為外太空的距離更接近上帝,雖然我並沒有想靠近上帝的意圖。也算是一種自我解嘲吧!

      重新思考我與他人的距離,明白到距離的產生很可能是因為我對人性的理解較為透徹的緣故。面對人性裡所謂的"惡"在歡喜與厭惡之間,我選擇不逢迎作假的態度。更因為我對所謂的"惡"有著異於常人的包容力,加上過於誠實的個性,這種態度自然容易與衛道人士或媚俗之流背道而馳。

      老實說,在眾人面前我不喜歡大發議論似的侃侃而談自己的看法或見解。事情總是發生在,當眾人的邏輯或觀念一面倒的往封閉或過於傳統的方向傾斜時,便忍受不住的要跳出來說一說。而我的許多念頭,在非刻意的情況下總會嚇人一跳的。

      總認為善惡沒有標準、是非沒有定論,我只是根據邏輯的判斷任憑直覺的擺佈。相信跟我一樣的人不在少數,但在女人之間敢於說出來的可能不多。經常我發表謬論之後,會有人私底下跑來告訴我:"妳跟我好像.",對這樣的人我始終無語。把這樣的人排成一排,發現每個人個性迥異截然不同,奇怪的是他們都說跟我很像,而且女性居多。

      這種人性的展現是一種有趣的現象。男人把我當怪物多數有點沙文傾向;私下認同我但形於外卻不是這麼一回事的女人很有可能信心不足。

      其實所謂的"怪"只是一種反差的現象,沒有對錯、沒有好壞。不以此為喜,也不以此為惡。我只是很誠實的做自己。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難與家人處在同一個平台說話,因為節奏不同、邏輯不同覺得辛苦。好長一段時間爲了更正確的傳達,總是很用力的說話,直到有一天明白這是無法改變的狀態,於是選擇靜默。

      當然,也不能因此斷定這是不和樂的家庭。事實上我有一個很會照顧家人、很會做家事的母親,一個事業相當成功的父親。針對這一點,一直很感恩。覺得難以溝通,也許是因為家中成員都太有主見、太自我,所以聽不見彼此的聲音。

      這個中秋決定回台南與家人相聚,依舊選擇靜默。卻發現自己變了,好像終於長大了。重新審視自己的家人,發現我們其實是有共同點的,過往深陷泥沼中的我卻視而不見。我的家人,我們擁有的共同特質是"浪漫",無可救藥的浪漫。

      這浪漫的情懷以不同的形式在個人身上展現。如果是個出色的作家應該在這個段落裡有精采的描述才是,但是沒有文采的我實在無力著墨太多,只能簡單的舉出一些外顯在生活態度上的例子。

      個性大剌剌,對料理卻充滿巧思的大姐;滿口三字經,卻喜歡古典音楽的大弟;從服裝到料理,凡事細膩的小弟。至於母親的浪漫,從家中的擺設便可得知;父親的浪漫,是要在酒後才會一清二楚。而我呢? 不好自己說呀!不認為自己有哪些突出的浪漫特點,但是、周圍總有人如此認定。
 
      關於穿著,我的家人各有堅持也是相當有特色的,風格雖然迥異共通點是我們既不迷信名牌也不媚俗。吃的部分倒是挺一致的,義大利料理、泰國料理、日本料理、中式料理,是我們喜歡的順序。家中除我之外,爸爸說了一口好菜,其他成員通通是料理高手(包含西式和中式)。

      走筆至此,更加明白爲何一家六口只要一開口總要吵吵鬧鬧,實在是每個人都太有自我堅持的浪漫。 

      突然想起過世的爺爺和他的琴...是的,務農的爺爺有一把琴。雖然我未曾聽他完整彈過一曲,但他的確擁有。

      或許,浪漫的情懷是會遺傳的。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孤單"不應該自憐,它需要被內化。因為"孤獨"讓人有淨化的機會,能幫助我們培養客觀的態度。

      寂寞的過程是痛苦的,多數人無法承受而選擇呼朋引伴來逃避,或藉藥物自我麻痺。這兩種方法對我而言更加痛苦,所以我選擇繼續孤單。曾經好長一段時間自問:"何苦如此受困於自己?"。而今,我終於明白。

      未曾付出代價所得到的幸福無從令我喜悅,這是我的宿命。令人欣喜的是,當我提筆書寫時,我已脫離宿命的耽溺。是的,我已見到那曙光,如何轉化"孤單"為力量的道路。

      這路或許比先前更崎嶇、更難走,但前面有光...

      曾經有人這樣告訴我: "只要和對方談論"孤獨"、"寂寞"、"無聊"、"頹廢",便可以檢驗出這個人是否具有靈性? "。現在的我似乎較能明白這個道理了。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然意識到......面對神,是無法論及友誼的,因為高度不同無法平等對待。

Peter Kingsley 在其著作 "智慧的暗處" 中說到靜止時,出現了這麼一段話: [ 神是平靜得讓人不自在的。即使面對的是人會爲之痛苦萬狀的事情,神仍然可以保持完全的泰然自若。他們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樣子: "謎樣"。......平靜是神的特質,甚至高過擁有魔法的力量.]。

是啊,那吸引我們的是"神秘",那具體拉出距離的也是"神秘"。

其實,神不存在天上,神不住在地底,神在人間遊走著,活生生的在我們當中出現,只是你沒察覺罷了!  如果遇到一個這般心如止水擁有神性特質的人時,該拿他如何是好哪?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徐四金在"文獻學的失憶症"這篇文章裡,有這麼一段話...

也許在閱讀當中(就像在人生當中一樣)偶爾走上某個岔路,或是偏離了正道,想想也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也許閱讀本身更像是一種浸潤的行為,透過閱讀,意識完全被書中的事物所浸透,不知不覺就受到影響,而過程反而無法保留下來。那些受苦於文獻學失憶症的讀者們,事實上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本身已經起了變化,只不過自己未曾注意到罷了,因為就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他腦子裡專司批判的機關也跟著起了變化,因此他大可以直言不諱:他整個人都起了變化。

至於那些從事寫作的人們,對他們而言,這種毛病甚至可以是一種優點,至少也是一種必要條件,免得他被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壓得喘不過氣來,免得他老是活在大文豪的陰影中,免得人們懷疑他的作品有剽竊和抄襲的嫌疑,免得人們質疑他的創造能力。


      將這段話的兩個主語,也就是閱讀和寫作這兩件事轉換成繪畫,依然是相當受用的提醒。

      有些人無法接受我的學習態度,認為我驕傲、自我是個相當不受教的學生。其實,我只不過是允許自己沉浸在學習的失憶狀態中,耽溺在自我摸索,爲求開發更多的可能性而任性著。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一群熱愛生命勇於追求成長的友人,年齡或長或幼,持續為我生活帶來激盪...

      好長一段時日獨自在繪畫與哲學領域裡鑽研著,太過形而上的追求幾乎教我忘卻生活真正的本質,有點危險。關鍵時刻能結識這些朋友,是福氣。慶幸自己認識他們的時間點不是在年輕無知的歲月裡,而是現在。是在我終於知道自己不足的當下,他們的存在對我才能產生真正的意義。

      什麼叫做包容? 什麼叫做坦誠? 在這個團體裡以結構堅強的邏輯為基礎,以嚴謹的態度為手段,懷抱著接納的胸懷彼此面對,互相學習。更美妙的,它是以文學賞析和藝術欣賞為媒介的課程,相當難能可貴。帶領者以及同儕必須具有某種水平,思想的激盪才能更深邃。

      "包容" 與 "真誠"在創作過程裡有其存在的意義,然而我在畫室裡很難尋獲。多數人在創作當下只爲了完成一幅美麗的構圖,這也是一種表現的形式,不能說是錯誤,但絕不是我的選擇。我的選擇很單純......"每個人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很高興從今以後我可以用第一人稱來涵蓋彼此間的關係,"我們" 這個詞兒讓我覺得很窩心。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畢業典禮上觀看孩子的成長,深刻體會到"時間"流逝的速度...
有時連自己也很難相信,我真有一個這麼大的孩子? 

他擁有許多我不具備的特質,雖然有點懶卻很注重細節,具藝術天份,超強的記憶力,悲天憫人。在團體中他的表現雖然並不出眾,卻總能獲得師長與同學的信任,這點可比我強多了。

三年在我看來很快,對他而言不盡然吧!
 這孩子逐漸懂事,開始會關心我,和同學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學業成績也盡了力。對我這種不安定的人來說,他能平順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安慰。

爲老師的付出獻上感謝,也爲他自己的努力喝采。

接下來的路可能會更艱難哪! 而我,已決定完全放手。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呆是低調的奢華
散步是低調的奢華
閱讀是低調的奢華
獨飲是低調的奢華

保養是中低調的奢華
打扮是中低調的奢華

創作是最高級的奢華

至於 下午茶、party、逛街 都嫌累了,哪來的奢華?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低調的奢華...

    雖然在他人眼中我始終不是個低調的人,但追求"低調奢華"的確是我慣有的生活態度。

    在我看來,並非自己表現過於突出,而是週遭的人缺乏企圖心不懂得追求,才突顯落差 。不管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在尺度的拿捏上每個人都有選擇權。我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期許別人對我有等同的尊重。

    多數人難免會以貌取人,這樣的人遇到我挺麻煩的,因為我善變的速度在一般人之上。如果要以外表來論斷我,可能經常要讓人跌破眼鏡的。 一般人可能會爲了 "在他人眼前展現自己認為的自我" 來裝扮自己,而我純粹是抱著遊戲人間的態度在胡搞,所以落差很大。

    可能今天看起來像貴婦,昨天卻邋遢的一蹋糊塗,明天又變成辣妹,這就是我的寫照。如果有人要形容我"美豔"、"有氣質",甚至那些看不懂的人可能要說我嬌揉造作,說實在的我覺得很遺憾。畢竟外貌始終是表象,只能顯現心情,不代表我的本質。始終認為只有一個詞用來形容我是最恰當不過的,那就是 "愛搞怪"。如此而已。

    不做比較,不想出鋒頭,純粹好玩,所以認為自己很低調。如果有人看得眼花撩亂,應該不是我的錯吧。每個人都該學習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其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如定睛在自己的需求上。

    發現,當我說:"我這個人其實很害羞的。",認識的人都拿來當笑話哩! 有趣的反差呀。 其實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很多面向,只是在大家忙著掩飾自己的時候我比較勇於展現罷了。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定義"優美情操"
基礎點矗立何處
安身? 立命?

關於"優美",無限期許
至於"情操",無法確立

或有如天使般柔軟性情的流露
但,於我何益?

到底,何等情操才算優美...
巴爾札克的"高老頭"能提供足夠的線索?

或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眼前僅能達到的自我要求...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願耽誤別人是向來的本性,所以不管任何形式的約會,我選擇早到。所謂女性的矜持,在我看來有點可笑。

    今天,有點冷,我甚至覺得比北海道還冷,依然選擇提早到達。吾友,情願等你也不好意思讓你等呀! 可以等待,因為 Fernando Pessoa 的文字陪著我,時間並不難耐。

    這陣子思索著一份重要名單,所謂友誼長存的名單,發現難度很高,特別在同性之間。朋友,以你的名字為首後,暫且列不出其他。相知、相惜、相同頻率的兩個女人要碰在一塊,實屬難得。我要的不是黏膩的交情,而是在相通的頻率下希望彼此能獲得成長與激勵。

    一起攜手去看Niki的畫展,感覺真好。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人說:"藝術家乃是擁有特定本質的人所形成的集合體,不應該有男女性別的區分。"

        針對感情、創作、人生觀...等等課題,藝術家都應該勇敢的誠實面對,再選擇自己慣有的形式展現。至於呈現的清晰度將因人而異,清楚有其必要性,而曖昧自有想像的美感。總是,莫將自己侷限在女人的筐筐裡。

        深受傳統束縛的禁錮,女人的身、心、靈經常是被綑綁著。矛盾,誰沒有呢? 如果能更坦然面對自我,真正接納自己,應該可以過得更自在快樂。

        感情的形式有很多種,人生苦短,刻骨銘心的愛情能遇到幾段? 有更多人,甚至一輩子都經歷不到。一旦遇到,不求結果但求無愧。如同藝術家作畫,不拘泥在最後的結果而是盡情的揮灑。

        這樣的說法不是在鼓勵濫情,事實上真正的愛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我並不羨慕那些一開口就有講不完情史的男女,我所追求的是內斂的情感,也許我要的只是一個真正談得來的朋友,彼此無所求。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agamama" 是日文,任性的意思。有著"自我中心"的涵義。

        人都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不同的是,有些人愛自己多一點。多數的人,不敢也不願做出任何傷害他人的事。弔詭的是,"傷害" 卻未曾在世上消失。許多傷害,其實都是因為任性所造成的!  因著我們的任性傷害到他人,有時我們也受苦於他人的任性之中。

        學習規範自己,是一種勇於負責的挑戰。 最近,在創作上遇到的問題也是 wagamama。要在堅持自我的情況下學習如何約束自己,好難的課題。爲了避免濫情,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取捨之間,充滿矛盾。或許,一輩子都無法跨越哪!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