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評收集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英文姓名:Johnny Depp

  生日:1963年6月9日

  星座:双子座

  出生地:美国

  身高:183厘米

  体重:70公斤


    這個有一副夢臆般眼神的雙子座男人步入影壇多年,堅持以低沉、尖銳、黑暗的角色訴說自己的成長過程。他低調著有意回避商業上的成功,但金星合水 星賜予他的深刻演技與創造力卻無法被掩蓋,他可以輕易展現角色的重點所在,精准的把握每一個表情,或鬱鬱寡歡,或神采奕奕。在《剪刀手艾德華》中,強尼戴 普成功表達出了一個初學人間塵世的非我族類的無助、空虛及小小喜悅;而《來自地獄》則因他的憂傷、絕望,壓抑黑暗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與其多年來的作品相比較,強尼戴普的確有一種與影片風格非常吻合的飄然和黑暗,除了冥王刑太陽的影響,土星刑海王的悲觀也在暗中施力,給予強尼 戴普擅長演繹另類、悲劇人物的能力,我總是對那些有精神痛苦的怪人或者黑暗的題材感興趣他這樣形容自己。受此影響,強尼戴普掙脫了好萊塢的合身打造, 盡力做些全然不同的事,想在某一點上標新立異,他堅持另類奇特的題材和風格大相逕庭的角色,連續接拍多部邊緣或低成本的電影,如帶點魔幻味道的《亞曆桑納 夢遊》、《看見死亡的顏色》、描敘戀裝癖藝人的黑白片《艾得伍德》、有幻想症青年的《這個男人有點色》。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強尼戴普的個性同樣體現在他的生活中。年輕時,火星合天王、合冥王的他是好萊塢出名的壞小子,曾經多次打架鬧事入獄, 抽煙、喝酒、吸毒一樣也沒少過,但強尼戴普同時還有一個木星六合太陽的相位,它產生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使人盲目自大,無視法律或規則,一種是產生自醒能 力,拉扯人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如今看來,強尼戴普選擇了後者。已是兩個孩子父親的他認為自己已經走出了黑暗,只希望年老後能挺著啤酒肚,坐在老人椅看著一 望無際的湖水。 很難想像這話出自強尼戴普的口中是嗎?看看他曾經的羅曼史和毀婚記錄,有多少個女星為他精神崩潰,與其怪他花心好色,不如怪土星沖天王刑金合火的三刑會 沖,正是這個相位使強尼戴普的感情和婚姻經常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管怎樣,強尼戴普要被人忽略是很難的。

  他把自己打造成了最不按理出牌的演員,雖然算大紅大紫,收入也沒有其他演員豐厚,但強尼戴普享受這種富有挑戰性的生活,他在主流與非主流的邊界悠哉愉快、自得其樂。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战争弥撒曲

导演: 出目昌伸
主演: 松平健 / Bruno Ganz / 阿部宽
上映年度: 2006
语言: 日语
官方网站: http://www.bart-movi e.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imdb链接: tt0484095

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德岛的板东俘虏收容所所长-松江丰寿(松平健饰),不顾上层人仕反对,宽容对待德国俘虏兵,尊重俘虏们的人权。在战争结束后,德国战俘怀著感谢之意为松江所长以及当地居民演奏贝多芬的第9号交响曲, 这也是该曲首次在日本演奏,传为一段佳话。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简体中文名: 哭泣的沙皇
导演: 緬里尼可夫
主演: 蘇霍如柯夫 / 瑩可夫斯基 / 巴拉巴史
上映年度: 2005
制片国家/地区: 俄羅斯
imdb链接: tt0372166



剧情简介 ······

 

  本片是導演緬里尼可夫「俄羅斯十八世紀王朝」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背景是在彼得大帝以及凱薩琳女皇當政,將俄羅斯終結中古世紀、全盤西化後,領導無方、後續無力的一段動盪時期。
  故事的張力在保羅一世複雜鮮明的人格裡發揮極致,看他在宮廷明爭暗鬥的陰謀裡穿梭、在君臣父子信任與背叛的遊戲裡游走,最後他成了出局的棋子,是俄國歷史裡「弒君傳統」中,逃不出宿命的犧牲者。
  影片從報訊兵前來通知凱薩琳大帝駕崩開始,王子保羅於是登基成為沙皇,史稱保羅一世。他長期受制於母親的攝政,形成狂鬱心態;中年即位,所作所為卻常令群臣不解,以為他幼稚,甚至精神有問題。譬如他將貴族與農民的權利義務擅自變更,並且誇言重新統一天主教和東正教,還因此蓋了異教教堂,激怒宗教界。他對法國大革命也表現了極度的恐懼,然而當拿破侖奪權後,又對拿破侖表示信服,企圖與英國斷交,而遭到與英國有往來的貴族、商人的反對。
  也許他真的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待實現,但舉國上下都沒有也不想給他機會。1801年他在聖彼得堡被人殺死。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策劃這次政變的的兇手很可能就是環伺在他身邊的軍官將領與王宮貴族,包括他的兒子,也就是隨後繼位的亞歷山大一世。

Epimetheus 的影評


我的觀後感...
與同質性的電影相比(宮廷劇),我喜歡本片不誇張的手法(該不是經費不足吧?)。
雖然節奏的"過於順暢"可能導致觀眾覺得沉悶,但是正因為導演捨棄那些多餘的元素,更能突顯人性議題的探討。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导演: Kay Pollak
主演: Michael Nyqvist / Frida Hallgren / Lennart Jähkel
上映年度: 2004      
制片国家/地区: Sweden
又名: As It Is In Heaven / 就像在天堂 / 宛如天堂/生命的飲歌
imdb链接: tt0382330



2007-05-13 19:54:14   来自: 摩卡心情 (厦门) 

  这是一部用生命寻找音乐,从音乐里发现生命真谛的电影。
  
  关于剧情,豆友们各有理解。世界本来也应是这样千姿百态,每个人眼中看到的是不同的色彩。
  
  本人属于比较容易受情绪影响的一类,所以在看片中屡屡眼泪欲夺眶而出。毫无疑问,卡百莉引吭歌唱的一段,是最触动内心的时刻。
  
  如此地喜爱这首歌,以至反复播放,并将歌词抄下。为自己,也为我妹妹,为所有可能喜爱这部电影的朋友:
  
  -start-
  我的生活属于自己,
  这短暂片刻属于自己。
  我的渴望把我带到这里,
  无论是得是失,
  这都是我选择的道路。
  
  通往天堂的道路遥远,
  但是我的执着与信念
  必然带我走上正途。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
  在我活着的每一天;
  我要自由自在,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
  了解我活得有多好。
  
  我从来没有迷失自我;
  我只是一时沉睡。
  也许我根本没有选择,
  但是我有活下去的信念。
  我只要过得快乐
  做真正的自己
  坚强又自由,
  在这里看白天黑夜。
  
  我的生活属于我自己,
  我所梦想的天堂就在那里-
  我一定能找到它;
  我想去感受,
  我把握自己的生活。
  
  -end-
  
  寻找你内心里的自己,让影片里天籁一般的和声深深打动你的心灵。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使落入凡間也需要勇氣?

编剧: Dana Stevens / Peter HandkeRichard Reitinger
导演: Brad Silberling
主演: Nicolas Cage / Meg Ryan

上映年度: 1998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imdb链接: tt0120632



 文/ jie (苏州)  摘自豆瓣 


  爱情,存在吗?
  天使,存在吗?
   --题记
  
  SHE DID NOT BELIEVE IN ANGELS
  UNTIL SHE FELL IN LOVE WITH ONE
  
  你相信这世上有天使吗?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影片中有个想成为天使的女孩说:
  “what good would wings be if you cound''t feel wind on your face?"
  
  片中的天使:塞斯
  没有翅膀,永远穿着黑色的大衣
  站在高高的建筑物上面,没有表情地俯视着这个世界
  
  天使没有感觉,不知道痛,不知道饿,不知道死亡
  可是,他们居然知道爱
  上帝
  给了人,给了天使同样的心
  
  塞斯被一位美丽的女子玛姬所吸引,并爱上了她
  玛姬因为他们有人和天使的距离无法接受他,虽然她也爱上了他。
  
  塞斯为了玛姬,痛苦的在高空坠落到地面。
  他为了爱情舍弃了所拥有的永恒。
  
  歌声四处飞扬:
  我愿以永恒换取与你相聚的瞬间,
  虽然良辰美景终将结束,
  我不愿在今夜失去你,
  我不愿世人窥见我,
  因为他们不了解,
  当世事全然不复原貌,
  我只要你看到真正的我。
  
  我看见他的黑色风衣
  象大鸟的翅膀一样在风中飞舞着,飞舞着
  他的脑海闪现那女人寂寞的眼神,无助的泪水,海风掀起她的白色窗帘
  她说,塞斯,你出现好吗?
  
  然后,他砸到地上浑身是伤
  终于,他变成了人。
  他一个人在路上边跳边唱
  
  终于两个人幸福的结合了。
  
  你以为抓住了幸福,却不知道幸福从指缝间溜走。
  你以为握住了冰就是握住了水,却不知道冰会融化,水会滴答滴答地从指缝间溜走。
  
  玛姬在清晨的路上遭遇了车祸。
  
  原来
  即使你抛弃一切去追求,也不一定就能抓住幸福
  
  塞斯继续活着,陪伴他的只有回忆。
  是上帝的惩罚么?
  
  或者
  这就是人生
  简直真实的可怕
  你的决定,是对是错
  永远是个不可预知的迷
  
  世界,美好,残酷
  生活,身不由己
  生命,未知无常
  淡淡的忧伤,是我们生存的代价
  悠长的痛苦是我们换取欢乐的筹码
  
  天意弄人。
  
  后来另一个天使问塞斯
  “如果你早知道结局是这样的话,你还会不会做这样的选择?”
  塞斯说:
  “我宁愿闻她秀发的余香,吻她的嘴唇,握她的手,也不要没有她的永恒……”
  
  你相信这世上有天使吗?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我想我会说
  i can''t see you,but i know you there.
  我看不到你,可是我知道你在那儿.
  
  I KNOW YOU THERE
  有时出现,有时隐没
  
  When they ask me what I liked the best,
  I''ll tell them "It was you".
  
  爱,存在。
  天使,存在。
  IT WAS YOU.
  
  天堂亦存在。
  
  在那里,天使将长久聆听你的祈祷,坐在你的身畔耐心陪伴看守,牵你的手领你走,带着你找回家的路。
  
  ARE YOU MY ANGEL ?
  YEAH,YOU ARE MY ANGEL.
  
  你的身旁,就是我的天堂。
  
   --2003年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簡體中文名: 當黑夜降臨
編劇: Cunningham O'Keefe / Julian Schnabel / Lázaro Gómez Carriles
導演: 朱利安 蕭貝爾 (Julian Schnabel)
主演: Javier Bardem / Olivier Martinez / Andrea Di Stefano / Johnny Depp / Michael Wincott
上映年度: 2000
官方網站:
http://www.before-night-falls.c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又名: 夜幕降臨前 / 黎明不會來 / 走向夜幕 / 夜晚降臨前


劇情簡介 ••••••
  “能夠拍攝古巴作家雷納多。阿裏納斯的一生是我的榮幸。阿裏納斯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把苦難昇華為美,他有一種非常棒的幽默感。”   ——朱利安蕭貝爾


劇情:
  該片再現了著名古巴作家雷納多阿裏納斯(Reinaldo Arenas)從童年到逝世曲折坎坷的短暫人生歷程。  阿裏納斯1943年出生於極其貧困的古巴鄉村,早年曾參加反卡斯楚的運動。20歲那年在哈瓦那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這也是他在自己國家出版的唯一作品。他隨後的作品不是被古巴政府沒收銷毀,就是後來在國外出版。因為是同性戀並對當時政府多次進行批判,阿裏納斯幾次被送進監獄。可笑的是,同性戀後來反而成了他登上自由國度的車票,因為在古巴任何人只要是同性戀或精神病患者就可以離開這個國家。1980年他來到美國,不過很快發現紐約也不是他夢想中的天堂。1990年阿裏納斯在美國死於愛滋病。
  

幕後:
  《夜晚降臨前》是美國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導演朱利安蕭貝爾原是畫家和雕塑家,1996年他編導了講述年輕黑人畫家巴斯奎特生平的同名傳記影片,本片是他自96年以來的第二部電影。出於對阿裏納斯的敬重,他創作了這樣一部既傷感又有充滿精神力量的影片。

   約翰尼德普是好萊塢有名的“怪雞小生”。他曾主演的影片有《無頭騎士》《猛鬼街》《天外魔種》《第九道門》等。在本片中德普飾演兩個小角色,其中一個角色是女性化的古巴軍官,並在片中與由西班牙演員賈維爾伯登飾演的阿裏納斯有多場同性戀情節。
  

簡評:
  《夜晚降臨前》是根據古巴同性戀作家雷納多。阿裏納斯93年出版的自傳小說改編,以他一生的故事為題材探討了生命的真諦和藝術的本質。由於此片的題材涉及同性戀內容,帶有一定禁忌性,因此未上映時已倍受矚目,而且獲獎呼聲很高。影片最終不負眾望,先後在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節和哥倫比亞電影節上獲獎。

   影片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除了選材和導演的因素外,賈維爾伯登對雷納多這個個性鮮明又壓抑痛苦的角色充滿激情的表演才是關鍵。曾有評論認為該片在威尼斯影展上所獲的評審團大獎完全是沾了賈維爾出色表演的光。

   在12月7日揭曉的美國國家影評獎上,賈維爾伯登再次獲得最佳男主角的肯定。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5-13 21:16:12   来自: SUE∮ (深圳) 的评论


  “An Ocean Apart” by Julie Delpy
  
  Now, we are together
  Sitting outside in the sunshine.
  But soon we’ll be apart
  And soon it’ll be night at noon.
  
  Now, things are fine
  The clouds are far away, up in the sky
  But soon, I’ll be on a plane
  And soon, you’ll feel the cold rain.
  
  You promised to stay in touch when we part
  You promised before I left that you’ll always love me
  Time goes by and people cry
  And everything goes too fast.
  
  
  Time goes by and people cry
  And everything goes too fast.
  
  今天终于把《Before sunset》 看完,这一部比《Before sunrise》蕴涵的更多。
  《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这两部影片是跨度了9年,而我看这两部影片的时间,也隔了几个月,呵呵~~ 看完后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美妙。我觉得这两部影片最好还是隔一段时间看,这样能够对导演所要表达的更好的理解。
  
  九年的光阴,不长,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但其实,是很漫长的。对于已经成年的他们来说,这九年里,什么都可以算经历了。爱情,婚姻,为人父母等等。但是,现实往往是这样的,男人永远比女人来的更现实吧。九年后的Jesse Wallace 已经是有个四岁BB的父亲了,也有一个表面看上去不错的婚姻,而Céline 虽然有BF,但却依然无法确定爱情的最终归宿。但是,看完后,我有一种感觉,也许对于感情来说,表面看上男人比女人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实际上,是女人比男人更具不确定性。男人对女人来得更深情,更专注,只要他们意识到那是他最爱的。而女人相对来说,是不信任夹杂着不确定或是说极度缺乏安全感多过于深情的对待一份感情的。
  
  影片的开始,就是一段by Julie Delpy 所唱的“An Ocean Apart” 的音乐。在法国的Shakespeare & Co. Bookstore里,已经有名气的Jesse Wallace 在与读者交流有关他的新书的发布等等。
  
  也就在快要结束交流会的时候,Jesse 看到Céline 了。于是,影片才真正展开了。这两本影片最吸引人的,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从头到尾,基本都是 J 和 C 两人的对话。其实才发现,原来不断的言语交流,是可以有这么一种无法抵挡的魅力的。
  
  我实在无法一一的阐述里面的点滴,但是最令我开心的是,我有这两部影片的全英文剧本。里面有一些很值得记录下来的,在这里我将一一的通过自己稚嫩的文字尽量的表达出来。
  
  一开始,他们就谈到了九年前,他们之间的承诺------在他们那次邂逅的六个月,在维也纳,也就是 十二月十六日再次相遇。但是,导演的安排,不,人生就是如此,恰巧在十二月十六日那天,是Céline的祖母的葬礼。他们错过了,也许。但这样的结果,也许会更好。我喜欢这样的结果。因为你永远不能说,他们当时若没有错过,他们一定会过的比现在好。生活里永远没有如果的。但我们要相信,这些安排都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我相信这一点。
  
  
  在1995年的12月16日,在维也纳,Jesse Wallace从美国坐飞机去赴约了,但Céline却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放了他的鸽子。这终究是一个遗憾,在很多人的眼里。但在我的眼里,这其实就是一种人生。男人(或是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好的。即使,他现在已经无所求了,但是曾经那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无论现在变得如何,他都想试图去再拥有的,这也许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吧。Jesse Wallace说:你不会相信的,我甚至还回到火车站过,我支了个牌子,写了我旅馆的电话号码,以免你来晚了找不到。。。。。。说真的,我也不会相信,他这么看上去有点坏坏的男人,会作出这么令人听起来是如此感动到难过心酸的事情。
  
  我总认为沉迷于爱的女人,总的来说都有点神经质。Céline也不例外,呵呵。
  Jesse 说,这么久以来,我一直想和你聊天。你知道吗,而现在... 我却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从他们的不断的谈话,看出了Céline的神经质。她一方面总怕涉及谈彼此的感情,另一方面在拼命的压抑自己的激动情绪。也可以看出美国和法国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
  
  Céline:你能相信我们上一次漫步在维也纳是9年前的事吗?
  Jesse :九年?真难以想象! 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两个月之前的事!
  Céline:但是那是94年夏天了
  Céline:我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吗?
  Jesse :有?我得看你一丝不挂的样子才知道
  Céline: 什么?
  Jesse :对不起...你的发型变了,那时...
  Céline: 什么,一样的啊...
  Jesse :把头发放下来,让我看看!
  Céline:放下来,好吧,放下来了
  Jesse :好了
  Céline:怎么样?快点,告诉我
  Jesse :瘦了,我觉得,苗条了
  Céline:你觉得我以前很胖?
  Jesse :- 不是
  Céline:你肯定觉得我那时很胖。没错,你觉得我很胖,你的书写的是个法国胖妞!
  Jesse :哦,不要!好啦,说真的
  Jesse :你看起来漂亮极了!
  Jesse :那你觉得我有什么变化吗?
  Céline:没有什么...哦,事实上,你这多了道皱纹
  Jesse :我知道
  Céline:看起来好像疤
  Jesse :疤?看起来像被枪打得吧?
  Céline:没有,没有,我挺喜欢的,对不起啦
  。。。。。。。
  
  他们的对话永远是那么的funny!是 passion 在作怪!当 passion 消失殆尽的时候,相信一切都会变得boring的。我也深信这一点。
  
  Jesse :你懂吗,你会发现你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想要过的更好,赚更多的钱啦,赢得更多的尊敬啊,让人们崇拜自己啊之类的。太累了!
  Céline:没错, 要是你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真是太累了
  Jesse :我是说,我就是这样的,精神上很贪婪。我想变得更好,懂吗,这是你逃不脱的!
  Céline:好多年前,我有个男友想做佛教徒,然后他去了亚洲,去瞻仰那里的寺院,
  Jesse :是啊,我也想过去那些地方
  Céline:那你应该去,我告诉你为什么。啊,他长得很帅,每次他去那些寺院的时候,都会有僧侣愿意替他口交。真的
  Jesse :好吧,最后都会变成这样,对吧?我是说,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崇拜你做的事
   Céline:你什么意思,口交?
  Jesse :啊,不...
  Céline:不是?我猜错了?
  Jesse :不是,我想说的是,你不是那种超然的人。你做事很有激情
  Céline:这个嘛,起码我努力这样做
  
  。。。。。。。。
  
  Jesse :我觉得这太可怕了,你竟然不记得我们之间发生过什么
  Céline:不,听我说...我从来没写过一整本书,但是我记日记... 我在里面记下了整晚发生的事。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对那夜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
  Jesse :这事这么容易忘记吗?你真的不记得了?在公园里!
  Céline:好的,等等。我想你可能是对的...
  Jesse :行啦,你在和我胡扯是不是
  Céline:没有
  Jesse :你在和我胡扯吗?
  Céline:不是的,对不起!我觉得你... 我是说,你是对的,这样可以了吧?有时我就是忘事。我想有时忘记会让人少些痛苦!
  Jesse :什么,就是说那夜对你来说是段很难过的回忆罗?
  Céline:不,我不是针对那一夜。我只是说有些事情还是忘了好
  Jesse :那夜是我那一整年记的最清楚的一天
  Céline:我也是
  Jesse :真的吗?
  Céline:呃,我觉得我是... 不过,可能我...可能我忘记那事是因为... ...我祖母葬礼的那天,就是我们约好再见的那天。对我来说那天挺难熬,不过对你来说大概更糟。感觉好像不真实,我还记得我看见她的遗体躺在棺材里。她曾经总是用她美丽的手抱着我,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但是棺材里的她,和我记忆中的一点都不一样。所有的温暖都消逝了,然后我开始哭...我感觉很困惑,不知道。我哭是因为不能再见到她了,还是因为不能再见到你了。对不起, 我竟然变成这样。这个星期我情绪都有点低落,我不知道...
  Jesse :为什么?
  Céline:我不知道,没什么,只是...
  可能是因为读了你的书?也不是,不过...想想那个夏天和秋天,我充满了希望。而自从那以后,好像就有点... 我也不知道。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Jesse :我能把这话贴到我车牌上吗?
  Jesse :不过你知道吗?
  Céline:恩?
  Jesse :既然现在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那个12月16日的回忆。那回忆将不再有是以悲剧结尾了,因为我们又见面了
  Céline:没错,我想回忆永远可以更改。只要你还活着...
  
  。。。。。。
  
  Céline:不过有的时候我会担心,当我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 ..我会发现我想要做的事还没都做过
  Jesse :哦,那你想要做什么?
  Céline:我.... 我想画更多的画,我想每天弹吉他,我想学中文,我想写更多的歌... 我想做的事太多了,但是最后却只干了没多少
  Jesse :好吧,那,让我问你这个问题:你相信,恩,比如鬼或者灵魂什么的吗?
  Céline:呃,不信
  Jesse :不信?
  Céline: 不信
  Jesse :好,那投胎呢?
  Céline:一点不信
  Jesse : 上帝呢?
  Céline: 不信
  Jesse : 好吧
  Céline: 听起来挺惨的吧。不过,同时呢,我不想变成那种不相信任何魔力的人
  Jesse :你相信占星术
  Céline: 没错!
  Jesse :总算找到一样了。我是说,这很有道理,对吧?
  Céline:你是天蝎,我是射手,所以我们合得来。没有啦
  Jesse :爱因斯坦说过一段话,我真的很喜欢。他说:“如果你不相信任何魔法和神话的话,那你就和死人差不多了”
  Céline:是啊,我也喜欢这话
  Jesse :我总是觉得茫茫宇宙中有些神秘的和谐
  
  。。。。。。
  
  Céline:如果我们今晚就要死了
  Jesse :你是说世界末日来临?
  Céline:不,没有那么恐怖 ,不过,如果只有我们两个要死了。我们还会谈论你的书吗?或者环境问题吗?
  Jesse :如果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天?
  Céline:没错,我们会谈什么,你会跟我说什么?
  Jesse :恩
  Céline:很难回答?
  Jesse :不不,我在想呢
  Céline: 好吧
  Jesse :我一定不会再讨论我的书了, 我得承认我大概也不会谈环境问题了
  Céline:好
  Jesse :不过我仍然想要谈谈,那些魔法啊,宇宙什么的
  Jesse :只是我希望做这些的时候我是在一个....
  Céline: 什么?
  Jesse :...一个旅馆房间里......在我们每个疯狂做爱的间隙,直到我们死去
  Céline:哇!何必要浪费时间去旅馆呢?为什么不在这儿?在这张长椅上?不
  Jesse :来,过来
  Céline:好啦,我们不会今晚就死的
  Jesse :好吧,我太激动了,对不起
  Céline:我举的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Jesse : 对不起
  Céline: 没事。我想要说的是...我很难和别人深层次地沟通。我懂,不像日常的交流...我知道,我是说... 不要把什么都跟性扯上关系
  Jesse :为什么不呢?
  Céline:不,举个例子来说吧,我的一个女朋友。她曾和我说起她跟她男朋友在床上的问题。然后呢,她说他们交往一年之后,她开始告诉他......怎样才能让她获得更多的快感,而这让她男友非常生气!
  Jesse :为什么?
  Céline:他很生气。他觉得这是说自己做得不好。也许她不该等这么久才说
  Jesse :你知道,一年以后...
  Céline:没错,不过男人也太容易被激怒了!
  你觉得比女人还容易?
  Céline:当然了,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
  Jesse : 你这么觉得?
  Céline:没错
  也许这是因为
  Céline:男人比较容易获得满足
  Jesse : 获得满足?
  Céline: 我不知道
  Jesse :没错,他们绝对是的
  Céline:总之我的朋友对我说。...下次她再交男朋友她会给他做一个问卷... 问明什么是他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Jesse : 你是说写下来还是大声问?
  Céline:当然是写下来。不过答案不仅仅是“是”或“否”。应该要更详细一点,打个比方,如果问题是
  “你喜欢性虐待吗?”答案可以是: “不,但是偶尔为之也不错”。- 怎么样?
  Jesse :好,或者是“你喜欢在做爱时讲一些激发情欲的话吗?” 类似这种问题?
  Céline:对,不过不只是这么泛泛的。要说:“你喜欢听什么样的词”?
  Jesse :你是问我吗?
  Céline: 恩,是啊!比如你喜欢听什么样的话?
  Jesse :我不知道
  Céline:你觉得“小蜜桃”这词怎样?
  Jesse :我很喜欢
  Céline:很好!没想到九年之后我们都变得这么现实了
  Jesse :至少我们现不用把每次新的性体验...都当作是是改变我们人生的大事
  Céline:我知道,你已经有过了那么多次感情经历。现在都快失去激情了
  Jesse :我也没指望你会一直想着我
  Céline: 哦,谢谢
  Jesse :不,我很抱(歉)...
  
  。。。。。。。
  
  Céline:这样好舒服,我从来没有试过!
  Jesse : 是啊
  Céline:我已经忘了巴黎有多美
  Jesse :其实当个游客也不错
  Céline: 谢谢你带我上这船
  Jesse :不用客气
  Jesse :我觉得我在写那本书的时候,就好像在造什么东西,以免我忘记我们经历过点点滴滴,你懂吗,就好像一个备忘录,告诉我我们的确见过面,你懂吗,那是真的,真的发生过
  Céline:我很高兴你这么说,因为...我是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因为我从来不能这么洒脱。人们只是随意留情,甚至即使是认真的感情...人们也会分手,然后忘记。就像换另一个牌子的麦片一样简单。可我觉得我永远忘不了,跟我交往过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很不一样的特质。你不能取代任何人,失去的就失去了,每段感情结束的时候我都很受伤,我从来没有完全恢复过,所以我尽量避免介入感情,..因为那种痛真的是太深了!即使是做爱!其实我不喜欢那样,因为我会很怀念一个人很平常的东西,好比那些细节,或者也许我有点神经质。但当我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我上学经常迟到。有一天她跟着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正看着栗子从树上掉下来,滚到便道上,...或者是蚂蚁过马路,叶子在树干上的映出的倒影,种种小事,我想对人也是一样,我看到的是他们的细节,很细微...那些能感动我的细节,然后我就会想念他们,一直想念。你不能取代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他那种美丽的,独特的细微之处,就好像我记得,你的胡子上有一点红色。...我记得你离开的那天早上......朝阳是怎样照的它闪闪亮。我一直记着,我非常怀念。很神经质,对吧?
  Jesse :现在我明白了,你想知道。为什么我写了那本烂书吗?
  Céline:为什么?
  Jesse :因为这样你就会参加巴黎的一场读者见面会...而我就可以走过去,问你: “你到底去哪里了?”
  Céline:你真的觉得我今天会来?
  Jesse :真的,我之所以写这本书,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为了能找到你。
  Céline:好啦,这....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不过听了还是很高兴
  Jesse :我觉得这是真的。我们还有机会再见面吗?
  Céline:过了那个十二月,我想机率基本就是零了吧
  Jesse :不过反正我们也不是来真的,对吗?
  Céline:我们只不过是那个老妇人梦中的角色。她在她的病床上回忆年轻时的故事
  Jesse :所以我们当然会见面!天哪!你为什么那天没有出现在维也纳?
  Céline: 我告诉过你了!
  Jesse :我知道,但是...我真的希望你去了!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Céline:你真这么觉得?
  Jesse :没错
  Céline:也许不会呢,也许最后我们会憎恨对方呢
  Jesse :是吗,就像现在我们这样憎恨对方?
  Céline:你知道的,可能我们...我们只适合那种偶遇......在温暖的天气里,漫步在欧洲的街头
  Jesse :天哪,为什么我们没有交换电话号码呢?
  Céline:为什么?因为那时我们太年轻,不成熟?
  Jesse :你觉得我们现在还是如此吗?
  Céline:我觉得,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会相信......你会认识很多人。但后来你才会发现能交流的人其实很少
  Jesse :何况你又不能保证和他们好好相处,就这样,失去联系了
  Céline: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
  Jesse :你真的相信吗?任何事情都是注定的?
  Céline:这个嘛,你明白吗,世界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变
  Jesse :是吗?
  Céline:如果给定了特定的条件,就总会发生一样的结果。两份氢,一份氧,获得的总是水
  Jesse :不, 我是说如果你祖母晚去世一个礼拜呢?或者是早一个礼拜去世?甚至是几天?
  事情都可能完全不一样!我坚信这一点!
  Céline:不,你不能这样想,那只是...
  Jesse :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事情来说的确是注定的。但是,只是这件事,我觉得这事很不对劲。你知道吗,在我结婚前的那个月,我一直都在想着你。即使在去婚礼的路上,我坐在车里,我的一个朋友送我进城...我看着窗户,觉得我看到你了...离教堂不远......收起一把雨伞,走进一家熟食店......就在百老汇和十三街的交汇处。那时我觉得我快要发疯了你知道吗?但现在我觉得这也许就是你
  Céline:我住在百老汇和十一街的交汇处
  Jesse :你看!
  Céline:那,结婚的感觉怎样,你还没说呢
  Jesse :我没有吗?真奇怪。我不知道怎么说,我们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认识的。有几年,我们分分合合,然后...怎么来着?我们好像又在一起了。然后她就怀孕了...所以就结婚咯
  Céline:她怎么样?
  Jesse :她是个好老师,好妈妈。她很聪明,很漂亮。我记得那时我想......很多我所崇拜的人.....他们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Céline:所以你结婚是因为你崇拜的人都结婚了?
  Jesse :不,不... 准确来说是...我内心中有种对自我的完美期许。你懂吗?我想去追求那种自我。即使代价是失去真实的自我!你懂我的意思吗?我记得在那个时候,我并不觉得和“谁”结婚这个问题很重要。一个人并不是你生命的全部...到头来这只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就是说,负担起你的责任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Céline:我是说,爱是什么?如果它不是尊敬,信赖和钦佩的话?
  Jesse :而我当时都感觉到了啊。谈到现在,我感觉我好像在办一个托儿所...跟一个我曾经约会过的人。我是说,我就像一个修道士。我在过去的4年中,做爱还不到10次。 干嘛,干嘛?你笑我?
  Céline:没有
  Jesse :听起来很可悲吗?
  Céline:你看到过有修道士做过10次爱的吗?
  Jesse :好,你是对的,我比一般的修道士强,可以了吧?。但是我的确觉得,如果现在有人碰我的话。我就会马上融化的了
  Céline:好啦,我们到了,该走了,快
  Jesse :该死
  Céline:(法语)晚上好
  Jesse :(法语)晚上好
  Céline: 我很遗憾听到那些
  Jesse : 什么?
  Céline:你对你的婚姻好像不怎么满意。 我刚才说到的那个朋友,她是神经科医生
  Jesse :她怎么了?
  Céline:她的生活很糟,不过...她告诉我她遇过很多夫妻... 为了同样的理由而分开
  Jesse : 什么理由?
  Céline:他们都期望,在共同生活了几年以后。...他们的热情,欲望还和当初一样
  Jesse :这是不可能的!
  Céline:是啊,没错
  Jesse :而且谢天谢地......如果我们一直保持激情的话。我们会得动脉瘤的
  Céline:我们一生将一事无成。如果你每5分钟就做一次爱。你还能写完你的书吗?
  Jesse :我很乐意接受这个挑战
  Céline:但是,你懂吗,很自然的。当你太太生了小孩以后, 她就会把她的爱转移到小孩身上
  Jesse : 当然
  Céline:想想看如果她执迷于性爱,像野猫一样不停挑逗你,这不合情理,对吧?
  Jesse :不是这样的,你说得都很有道理。但这不是性的问题
  Céline:是啊,我知道,很明显不是。我...
  Jesse :你知道,现在的夫妻感情很复杂
  Céline:我觉得肯定是因为......男人总想让人觉得他们很重要。但事实已不是这样了。多年以来,这种观念深植于他们脑海之中......好像他们就必须要是家里的顶梁柱。比如,我在工作中就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我不需要一个男人养我,...但我仍要一个男人爱我,而我也爱他。 好啦,我看到你的司机了
  Jesse :是的
  Céline:那,我想我该告别了
  Jesse : 你最好把你的...
  Céline:不
  Jesse :我们不如送你回家吧
  
  。。。。。。。
  
  Céline:我在想,对我来说,还是不要把事情想得太浪漫比较好。我一直都吃这个亏。我仍旧有很多梦想,但它们都与我的感情生活无关。这样并不会让我不开心,因为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
  Jesse :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和一个不常见面的人发生感情吗?
  Céline:当然,我应付不了那种天天见面的感情。我们相聚的时候可以充满激情...然后他离去了,我会很想他,不过我起码不会痛不欲生。如果有人一直在我身边,我会觉得窒息!
  Jesse :等等,可是你刚说你想要爱和被爱
  Céline:没错,但是当我的确这么做时,这马上会让我恶心!真是个灾难。我是说,我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会真正开心。即使是一个人,也比坐在情人边上却心不在焉要来的好。浪漫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这么做,不过当你受过几次伤以后.....你就会拒绝那些虚幻的想法,接受生活中的现实。其实这也不见得对,我并没受过几次伤......我只是有太多平庸的感情了。他们不是对我不好,他们都很关心我......但是我们却没有那种心灵上的沟通,或是发自心底的兴奋。起码我这边是这么感觉的
  Jesse :天哪,真遗憾,有这么糟糕吗?没有吧,对吗?
  Céline:你知道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我本来是好好的,直到我读到你那本该死的书。它把陈年往事又翻起来了,你知道吗?它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真正的浪漫过...我对于世界有过多少希望......而我现在已经完全不相信任何爱情了。我已经感觉不到人之间的感情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之间消耗光了......而我将永远不可能再有那种感觉了。就好像,那一夜不知道怎么...而我把这些感情都向你倾诉出来
  而你却把它们都从我身边带走了。这让我感到孤独!好像爱情再也不属于我一样!
  Jesse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Céline:你知道吗? 对我来说,现实和爱基本就是矛盾的。非常可笑,我每一个以前的男友,他们都结婚了,男人约我出去,然后我们分手
  然后他们就结婚了,之后之后他们打电话感谢我,教会了他们什么是爱...教会了他们去关心跟尊重女人!
  Jesse : 我想我也是那些男人中的一个
  Céline:你知道吗,我真想杀了他们!他们为什么不向我求婚?我也许会拒绝,但至少他们也应该问我啊!但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因为我总觉得他们不是我的如意郎君,从来没有,但如意的人又是什么呢?你的真爱?这种想法简直可笑,说什么我们只有找到了另一半人生才是完整的。 这太可恶了,不是吗?
  Jesse :我能说两句吗?
  Céline:我想我是伤心过太多次了,然后又恢复了。于是现在,从一开始,我就不愿意付出努力。 因为我知道一定不能成功
  Jesse : 你不能这样。你不可以只是为了避免受伤害- 就付出...
  Céline:好啦,我决定了。我要离你远远的- 停车,我要下车!
  Jesse : 不,别下车
  Céline: 你知道在你身边...
  Jesse :请继续讲...
  Céline:别碰我!你知道吗,我要叫辆计程车...
  Céline:(法语)请停车,先生
  Céline:(法语)过了红绿灯您就停,我去坐地铁
  Jesse :别,别停,继续开...听我说,我真的很高兴...谢谢你,请继续开...
  Céline:好啦
  Jesse :听我说,我真得很高兴。能跟你在一起,我真得很高兴你没有忘记我
  Céline:是的,我没有,而这吓坏我了,知道吗?你到巴黎来,给我带来浪漫,但却结了婚,去死吧你!不要误会我,我并没有想要占有你。我只不过想把自己嫁出去。这个问题很复杂,这甚至不仅仅是关于你,还有那段过去的时光,那段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时光!
  Jesse :你说了这么多,但你却根本不记得我们做过爱
  Céline:我当然记得
  Jesse : 你记得?
  Céline: 没错! 女人总喜欢这么掩饰自己
  Jesse : 是吗?
  Céline:我应该说什么呢?说我记得公园里的红酒......说我们我们一起看着星星落下太阳升起!我们做了两次爱,你这混蛋!
  好啦,你知道吗?
  我真得很高兴看到你。即使你已变得易怒和神经质
  Jesse :我还是很喜欢你。我还是愿意跟你待在一起!
  Céline:我也是,对不起,我不知道怎么了,我只是... 我需要发泄,我...
  Jesse :没事
  Céline:我的感情生活太不顺利了。所以我总是装作...好像我不在意它,但我真得痛不欲生,因为麻木而痛不欲生,我不能感受到伤心和兴奋,我也不会感到苦涩,我只是...
  Jesse :你以为只有你痛不欲生吗?我的生活每时每刻全像是地狱
  Céline: 对不起...
  Jesse :不要...
  Jesse :我唯一的快乐就是跟我儿子出去,我去找了婚姻咨询,我做了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做的事,我点了蜡烛,买了自助读物,女性内衣...
  Céline:蜡烛有用吗?
  Jesse : 有个鬼用!我没法用她想要的方式爱她,...我甚至根本看不到我们的未来。但当我看到我的小儿子...坐在桌子的对面,我就觉得我愿意承受一切折磨......只要能跟他一起度过,他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一刻也不想缺。但是我的家里没有欢笑,没有快乐。我不希望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Céline:没有欢笑?那可太糟了。我的父母在一起已经有35年了,而即使他们吵架之后,他们还会笑得一样开心。
  Jesse :我不想变成那种人,在52岁时离了婚......落着泪,承认从来就没有爱过自己的伴侣......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像,完全被吸尘器吸走一样,一片空虚。我也想拥有美好的生活。我也希望她拥有美好的生活。这是她应得的!但现在我们只是假装维系着婚姻,责任...过着那种人们觉得你该过的日子。然后,我...我做了一个梦
  Jesse :什么梦?
  Jesse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站在月台上,...而你不停的坐火车经过,...你就是不停的经过,经过,经过。然后我被吓醒,浑身冷汗,然后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你怀孕了,在床上躺在我身边,一丝不挂......而我非常非常想要抚摸你,但你跟我说不要,然后你就把头别过去。然后我... 我还是抚摸了你......摸你的脚踝那里,你的皮肤是那样的柔软,使得我在哭泣中醒来。我的妻子就坐在那里,看着我,我却觉得她离我万里之遥。我知道那不对劲,我...天啊!我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了......爱的意义一定不仅仅是责任。但然后我又想,也许我已经不相信......浪漫的爱情了。我可能早已经不信了。自从那天我在那里没有见你,我想,我可能就开始消沉了
  Céline: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
  Jesse :对不起,我不知道。我...我应该...我不应该说的。你知道,太奇怪了
  Céline: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唯一痛苦的人。当我读那些文章的时候,我觉得你的生活是完美的。有太太,孩子,出版了自己的作品。现在看来你的生活比我还糟!对不起!
  Jesse :起码有些方面还过得去
  Céline:(法语)噢,先生,就是那儿!(法语)把车停到那个通道里就行了
  Jesse : 这里就是你住的地方?
  Céline:没错
  Jesse :那现在看到看到我的生活比你还糟,觉得舒服点了吧?
  Céline:是的,你让我感觉好多了
  Jesse :哦,那就好,我很高兴...
  Céline:不,我真的希望你的生活可以更好
  Jesse :我不会因为自己无法有良好的感情,或是美好的家庭,就想要别人也跟我一样不开心。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母亲的!
  Céline:真的?你真的这么认为?
  Jesse :没错。只要服一些抗忧郁药,你就行了!
   Céline: 喊停!
  Jesse : 停!
  Céline:好啦
  Jesse :准备好了吗?好啦
  Céline:我想试一下
  Jesse :什么?
  Céline:我想看看你是会保持原样还是会融化
  Jesse :我融化了吗?
  Céline:保持原样!
  Jesse :很好,我喜欢住在这儿。这是你的公寓吗?
  Céline:不,我住在那里
  Jesse : 那里?
  Céline:是的
  Jesse :先生,我想送她进家门
  Céline:(法语)他要送我进家门
  Jesse :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你住的地方?
  Céline: 是的
  Jesse :你搬来这里多久了?
  Céline:四年了。那告诉我....
  Jesse :什么?
  Céline:你讲的那些你的梦,是真的吗?还是只是为了骗我上床?
  Jesse :当然只是骗你上床啦!- 这是我的惯用伎俩
  Céline:哦,有用吗?
  恩,有时候
  。。。。。。。
  
  Céline:“Baby, you are gonna miss…that…plane…”
  Jesse: (Holds his left hand up and briefly twirls his wedding ring with his left thumb.) I know...
  
  
  Jesse Wallace Céline
  
  
  A waltz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Out of nowhere, out of my thoughts.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About this one night stand.
  You were for me that night,
  Everything I always dreamt of in life.
  
  But now you're gone.
  You are far gone.
  All the way to your island of rain.
  
  It was for you just a one night thing.
  But you were much more to me,
  Just so you know.
  
  I don't care what they say
  I know what you meant for me that day.
  
  I just wanted another try.
  I just wanted another night.
  Even if it doesn't seem quite right.
  
  You meant for me much more
  Than anyone I've met before.
  
  One single night with you, little...Jesse...
  Is worth a thousand with any-body.
  I have no bitterness, my sweet.
  I'll never forget this one night thing.
  Even tomorrow in other arms.
  My heart will stay yours until I die.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Out of nowhere, out of my blues.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About this lovely one night stand.
  
  Jesse: (Stands up and approaches the bookcase.) Alright, let me...Let me ask you one question. Do you just plug that name in for every guy that comes up here?
  
  Céline: Oh, yes, of course! What do you think, that I wrote this song about you? Are you nuts? (Laughs.)
  
  Nina Simone
  
  
  
  
  “Just in Time” by Nina Simone
  
  Let's go
  
  Just in time you've found me just in time
  Before you came my time was running low
  I was lost the losing dice were tossed
  My bridges all were crossed nowhere to go
  Now you hear now I know just where I'm going
  No more doubt of fear I've found my way
  For love came just in time you've found me just in time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that lucky day
  
  Just in time
  
  Before you came my time was running low oh baby
  I was lost the losing dice were tossed
  My bridges all crossed nowhere to go
  Now you hear now I know just where I'm going
  No more doubt of fear I've found my way
  For love came just in time you've found me just in time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And changed my lonely nights that lucky day
  
  
  “Je T’aime Tant” by Julie Delpy
  
  Tu me suis tu me souris dans la nuit tu me seduis
  You follow me You follow me in the night you seduce me
  
  Je sais que tu sais que je ne sais plus qui je suis
  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I no longer know who I am
  
  Je t'aime tant je t'aime tant pourtant
  I love you so, I love you so, however
  
  Comme le temps qui passe et ment j'attends
  Like time that passes and I wait
  
  Toujours perdante tu me tourmentes
  Always the loser, you torment me
  
  Et tes desirs me prirent pour me detruire
  And your desires take a hold of me to destroy me
  
  Je prends un certain plaisr a souffrir
  I take a certain pleasure in suffering
  
  A me punir a me repentir
  At punishing myself, at my repentance
  
  Toujours soumise tu me meprises tu me rejettes tu me maltraites
  Always subjected, you take a hold of me, you reject me
  
  Douleur et desir sont synonymes de mon plaisir
  You treat me badly, pain and pleasure are synonym of my pleasure
  
  Je m'abandonne aux hommes sans souci ni tourment
  I abandon myself to men without worry or torment
  
  Je me suis perdue sans retenue pour un jeune homme
  I lost myself with abandon to a young man
  
  Un peu hors de la norme
  A little outside of the the norm
  
  Tu me cherches tu me guettes tu me tiens et je me sens bien
  You look for me, you watch me, you hold me and I feel good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简体中文名: 灿烂人生
导演: Marco Tullio Giordana
主演: Alessio Boni / Luigi Lo Cascio / Adriana Asti

上映年度: 2003
官方网站: http://www.thebestofyouth.swtwn.com/
 

評論来自: 小米加步枪 (上海)

  就像不能随便学Roger Ebert老头乱竖大拇指一样,我对Great Movie这个词也是慎之又慎,我承认自己挑剔又凭感觉行事,然而今夜我却可能因为这部长达6个小时的电影难以好好入睡。
  
  四十年,却以《The Best of Youth》为题,没人知道所谓最好的所谓青春所谓青年时代可以持续多久,然而必将波纹永漾。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无能为力地看着那个女孩被警察带走,于是在读大学的两兄弟从此走上了之前不曾预料也完全不同的路途,一列缓缓启动的火车为他们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物瞬时扯开了一道幕布?不,恐怕是这流动着的变幻不定的时间。便如本片并不是讲youth,而是关于饱满的热情和充溢的美好。
  
  当人物在行走时,他们行走在时代背景中,但导演和编剧并不曾在漫长的跨度中把影片变成了一部厚重的史诗记载(也许你可以称其为史诗性的),看不到那些黑白资料片的简单剪辑和拼凑,就像Nicola和情人从抗暴警察和人群互殴的街头进入了一座空无人影的平静庭院,我们跟着迈入变迁,但是重点远非如此。从蓄起经年不剃的茂盛须发,背上行囊,搭顺风车旅行的60年代末,经过动荡不安恐怖暗杀的街道,到达现今绿地如茵散发出中产阶级气息的郊外庄园,这是包裹浸淫一切的舞台帷幔,它伸出无形的手拨弄,却绝非这里的主角,目光浇灌得最多的是生活。这由一帧帧画面串联起来的生活有着突至的死亡,疾病,精神病患者,红色旅恐怖组织的杀手,摄影师,医生,法官,经济学家,大暴动,大洪水,轰动的案件审理,短暂浪漫的爱情,延绵温暖的亲情……所有一切都注定这被描述的生活终将远离平庸虽然依然难免细碎,当每一个年代的跃进和地点的迁移都以一行明确的字幕映刻在眼前时,牵连着所有人物的线索却被精心设计,每个起承转合都被过滤平滑,于是奇遇的生活不再显得例外突兀,而是被当作我们熟悉的细节接受和欣赏,这是伟大之处。
  
  影片开头Matteo以要复习迎考为由拒绝了帮父亲搬电视机的要求,用一个微小的似有似无的冲突擦亮照明了Matteo“古怪”的个性。这是一个印象深刻令人震撼的人物,影响力贯穿影片始终,尽管他似乎终其一生只是为了自我的自由(孤僻,故意地游离于家庭,不被“调查”,“裁决”和知晓)和作主自己的生命方向及终止,相比于存在贯穿影片始终的Nicola,如果说后者是活于现实中近乎完美的形象,前者则更像是理想化的神奇。我不知道导演编剧是出于对国民的美化还是人物的特别偏爱,《The Best of Youth》中充满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个人,即使是惯性下往往被认为食古不化的上一代,这里都变成了开明,智慧,爱意满溢的父亲和母亲。举个小小的例子:当老两口去都灵看望孙女(Nicola和情人是未婚有女),晚上两个老人打牌的时候,父亲对母亲说,鉴于现在不流行结婚,结婚率低,我决定再婚,我要娶你……几乎每一个人都深谙人生的智慧,危机时的幽默感,恐怕这就是他们能如此热情于生活如孩子般不弃理想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一部反应时世不乏讽刺的影片,但这种讽刺决不辛辣,更不是置身事外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嘲弄。他们同样面对民主政治的矛盾,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失业,恐怖事件和黑手党等林林种种的社会问题,同样会怀疑和迷茫。不说影片开头教授要Nicola出国的那个忠告,或是那个经济学家对于改革的坚定和理想,我只清楚地记得,Nicola去监狱为一个公营机构的受贿经理做心理分析,那个经理一番愤世的论述最后说:“你父亲是一个好人,你也想做一个好人,是吗?”然后鼓起掌来,当天稍后,Giorgia怒气之下却对Nicola说,“你很恶,跟以前不一样,你不是好人,你以前很好,很仁慈,现已不再”——这一笔两个“好人”是如此地无奈又饱含挚情。
  
  从看《天堂电影院》开始,于我的印象里,意大利的美丽风光已成为一种骄傲和不可豁缺,我甚至暗想,如果意大利人民因此变得懒散些亦是完全可以谅解的,毕竟沐浴在那样明媚令人精神空灵的日光下。但是,生活真的美好吗?影片中至少有三次提及这个:当Nicola在他的the best of youth,旅行来到挪威靠近北极的地方,写下“眼前的一切都很美丽!!!”;当几十年后,Nicola在痛苦和懊悔中煎熬时,姐姐问,你现在仍然认同吗?他回答,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影片结尾处,Nicola的侄子即Matteo的儿子(由这个人物来完成这件事非常地耐人寻味)来到儿时叔叔所提及的,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都未曾到达的北极,他写信说,“我看见午夜的太阳落在水平线上,但没有进入海中,我想起爸妈和你,你常说世事如此美好,我觉得你说得完全正确,一切真的很美”。即便我一直以来自诩对煽情时刻保持敌视和警惕炼成金刚不坏之身,此时也彻底地被感动了,因为这不是一种煽情,这是绝对的热情、坚持和希望,也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在无数冲刷后一直流淌在宛如the best of youth的时光河道之上。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如戲,我入戲太深。 

文/魔派

    陳文茜說梁朝偉拍拍《色,戒》期間整個人都因入戲太深以至終日陷於因手握生殺重權的面目蕭殺之中,內心極度壓抑不得不通過性愛來發洩,而精神完全處在崩潰邊緣。而我看他的近兩部電影也會把自己和過去的一些經歷不經意帶進電影,從《傷城》到《色,戒》。 

    《色,戒》的故事核心其實很簡單,張愛玲的原著總共不過二十八頁紙,《色,戒》的故事卻蘊涵極深,這二十八頁紙,張愛玲寫了近三十年。之前我一直不可能把張愛玲的小說與特務這類的聯繫起來,而恰恰這部在張愛玲創作生涯中花費時間最長最為特殊也是舉足輕重的一篇小說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讓人猜不到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張愛玲四十年代和胡蘭成熱戀時分,後者講給她聽的一個故事。然而小說真正面世,卻到了張愛玲客居美國,年近六十之際。一篇短短萬餘字的小說花上四分之一個世紀,裏面又充斥了按下不表和嘎然而止,其中當然自有原因,因為胡蘭成之于張愛玲恰是她惟一的一次愛,她愛得傷心、傷情、傷了靈性,她曾經得到千萬人之中遇見惟一人的歡悅,也曾經得到千萬年之中守住戀愛一刻的永恆,但歡悅無永恆,永恆無歡悅,因為似乎到底他不是那惟一的。而胡蘭成,也正是個漢奸。1944年,在漢奸的背景下,張愛玲嫁給了胡蘭成,這段僅持續兩年的婚姻,使張被套上個“漢奸夫人”的帽子,一直為國內主流評論界所不願或不敢碰觸,這也是眾多在國外很紅的中國作家中,張被大家認識得較晚的原因。 

    “起初不經意的你和少年不經世的我,紅塵中的情緣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讀他們的故事耳邊就會不經意地響起這首歌,《滾滾紅塵》裏章能才和沈韶華的故事其實就來自現實裏的張愛玲和胡蘭成。電影裏有一個細節是很感人的。不在乎章能才的身份地位,不怕自己不清白,不計較他已有妻室的韶華,到鄉下去尋找章能才,偶聽到章能才用常以“小乖乖”稱叫她而此刻稱呼了她——他的妻時,她不能忍受了,在雨中奪門而出,不願再與他見面——這就是愛,這就是女人的愛,這就是張愛玲的愛。寒冷的1946年2月,張愛玲遠去溫州,去看望她的胡蘭成,時適胡蘭成又已于范秀美成婚,中間還有過與周訓德的婚事,且日本投降後如喪家之犬,於是在溫州的這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無論怎麼短暫的三角關係,亦是一個尷尬的故事。胡蘭成曾回憶過這麼一件事:“愛玲並不懷疑秀美與我,因為都是好人的世界,自然會有一種糊塗。惟一日清晨在旅館裏,我倚在床上與愛玲說話很久,隱隱腹痛,卻自忍著。及後秀美也來了,我一見就向她訴說身上不舒服。秀美坐在房門邊一把椅子上,單問痛得如何,說等一會兒泡杯午時茶吃就會好的。愛玲當下很惆悵,分明秀美是我的親人。”而她,她像是“第三者”或是客人了。張愛玲喜歡作畫且誇秀美長得漂亮,要給她畫像。這本是愛玲的拿手戲,三人興味十足。秀美端坐著,愛玲疾筆如飛,胡蘭成在一邊看,看她勾了臉龐,畫出眉眼鼻子,正待畫嘴角,卻突然停筆不畫了,說什麼也不畫了,她也不解釋,一臉淒然之情。秀美走後,胡蘭成一再追回原委,張愛玲半晌才說:“我畫著畫著,只覺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越來越像你,心裏好不震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言下不勝委屈。一個女人心裏只裝著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心中卻有著幾個女人,她如何能不感傷?所以不久張愛玲就離開了溫州,在船將開胡蘭成回岸上去時,一人在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其實張愛玲很少流淚,她一生為情落淚也不過三次,除了這次,一次是與父親反目時,她大哭過,另次是在香港求學時有次放假炎櫻沒等她先回了上海,她傷心痛哭又追她而去。但之後,張愛玲還一直以自己的稿費接濟著胡蘭成的生活。 

    1947年11月,胡蘭成悄悄來到上海,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又走了。他沒有懺悔和譴責自己的濫情,反而指責張愛玲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細節處理不當。他又問張愛玲對自己寫的那篇含有與小周交往內容的《武漢記》印象如何,又談起與范秀美的事,張愛玲自然十分冷淡。當夜,二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涕漣漣,哽咽中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這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幾個月後,胡蘭成收到張愛玲的訣別信,時間是6月10日。隨信還附加了30萬元錢,那是愛玲新寫的電視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的稿費。1947年6月9日的上海遭到了狂風暴雨的襲擊,貨棚被掀翻,到處有積水,交通亦中斷達二十四小時之久。吳淞口外的漁船被吹翻了一百多艘。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張愛玲的心境也許更為悲戚吧,“如果張愛玲那封決絕信是在6月9日狂風暴雨中寫的,那心情該有多淒慘?”這是胡蘭成事後回憶中的感慨。但正如張愛玲曾對胡蘭成說,在他們的戀情之後“我自將萎謝了。”萎謝的不僅是青春,亦是文采和一代才女的才情。那次創傷不僅影響了她的生活,而且影響了她的創作。移居美國後,張愛玲,這位晚清權貴李鴻章的外曾孫女,與賴雅持續了十一年的婚姻,直到1967年10月8日,送賴雅走完了人生最後的路。之後張獨自一人生活,直到95年9月,被發現死於家中,享年75歲。其間她勤奮的筆耕得慢了,生花的筆開得淡了。全身心品味的感覺鈍化了,對意態情致的體悟淡泊了。張愛玲風格弱化了。而胡蘭成于新中國建國前後偷渡日本,後又曾執教臺北。1976年,胡被逐出臺灣,又客居日本,1982年病死于東京。 

    而這個讓她寫了近三十年的二十八頁紙記載的就是胡蘭成當時講給她的故事,你甚至可以推想他們那時一個講故事一個聽故事的樣子,同樣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色,戒》裏的王佳芝原型是鄭蘋如。去年年底,上海南京路上的老字型大小王開照相館由於地下二層檔案室內消防龍頭突然爆裂,淹毀了大量老照片,只有少數放在高處的照片得以倖免。就在這次偶然事件中,大家發現了一張美女照,照片裏的年輕女子漂亮程度不遜于任何影視明星,這張照片的主人就是鄭蘋如,《色,戒》中的女主角的原型,雙十年華的她是讓日本近衛首相兒子一見鍾情的中日混血,父親鄭越原,又名英伯,早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追隨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加入了同盟會,可說是國民黨的元老。他在東京時結識了日本名門閨秀木村花子,花子對中國革命頗為同情,兩人結婚後花子隨著丈夫回到中國,改名為鄭華君。他們先後有二子三女,鄭蘋如是第二個女兒,從小聰明過人,善解人意,又跟著母親學了一口流利的日語。她也是舊上海標誌之一的《良友》的封面女郎(1937年7月的130期)。但表面上的社交名媛後,鄭蘋如卻骨子裏是個極端分子,1939年,她受命刺殺汪偽政權的特務頭子丁默村,也即是《色,戒》中男主角易先生的原型,而之前她甚至企圖綁架對她一見鍾情的日本首相之子,試圖以此為要脅中止那場侵略,只因中統上級命令她中止這一危險的遊戲,近衛文隆才不知不覺地逃脫了政治肉票的命運。雖然有關於她對丁默村動了感情,因而在戈登路(今江甯路)西伯利亞皮貨店的關鍵時刻情不自禁,暗示丁默村有危險,讓他得以逃脫的這種說法,但是在我看來並非如此,要知道當丁默村在西伯利亞皮行逃脫後,她居然還端了把勃朗寧手槍,離家去赴再一次的刺殺。想一想,只有這樣的女人才會有一番從容赴刑場的表現,才會有那句對劊子手的吩咐:請你們不要打我的臉。 

    不過這樣的結局出現在張愛玲小說裏,是這樣的: 

    走進珠寶店,講定修配耳環一事之後,易先生主動提出要履行諾言,給佳芝買個鑽戒做紀念。印度老闆在店堂後身,兩層樓之間的一個閣樓上接待他們,挑出一個六克拉的粉紅鑽戒讓佳芝試戴。“光頭極足,亮閃閃的,異星一樣,紅得有種神秘感”。佳芝知道,刺客已埋伏好了。在“緊張得拉長到永恆的這一刹那間”,她自問是不是有點愛上老易了。看到他臉上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她突然想:“這個人真是愛我的。”然而太晚了。她低聲說:“快走”。他立刻明白,跳下樓梯,奪門而出。汽車吱的一聲尖叫。砰!車門聲還是槍聲?車開走了。
易先生回來了,即命令封鎖,把抓到的人,包括王佳芝,統統槍斃。他又站在他太太背後看牌,心裏想著王佳芝。“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情感都不相干了,只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可以看出,原型與小說,換了場景,也略去了後面令人震撼的再次行刺。只剩下其中的人物和一場美人計,因為易先生與胡蘭成有著共同的性格軟肋,好色,而所改動的卻是為了加入張愛玲對於她唯一一次愛的情感講述,這也是她為什麼會為這樣一個故事在那段漫長的歲月裏幾易其稿,最終改變了整個故事的面貌,而李安的電影則更加強化了張愛玲的這條感情線路,使張愛玲按下不表的東西,李安替她說了,張愛玲嘎然而止的地方,李安接著前行。說實話,在歷史上無論張愛玲的前夫胡蘭成抑或易先生的原型丁默村都甚至長得沒有魔派有味道,但要是他長著周慕雲的模樣,那該就是件多麼有殺傷力的狀況。 

    《色,戒》終於放了媒體場,媒體紛紛說情欲場面很火爆,有女主角的三點盡露,有男主角陰囊的特寫。於是大家有集中了一個疑問,那個真是梁朝偉的?這是在本屆威尼斯電影節《色,戒》首映後我在飯否上收到的一條消息。確實《色,戒》這部在美國貼上“Rated NC-17 for some explicit sexuality”標籤的電影最近確實成為了一大熱點,即使本週二王力宏在北京舉辦他的新專輯《改變自己》慶功會,場面也生生被愛電影的音樂記者們變成了《色,戒》威尼斯行的逼供會,王力宏對此只能沉吟“導演的藝術手段很大膽,其實……整部片子都很大膽(笑)。我的尺度有非常大的突破,你們大家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王力宏確實很實在,導演李安在威尼斯坦言影片的大膽程度是用“就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剝去皮”來形容,承認“也許我的中年危機到了吧,過去沒有機會嘗試的東西要抓緊現在的機會去做一下”,而影片裏自也有為行刺計畫進展得完美,佳芝甚至為了即將和易先生的親熱,和同道的同學,自然是王力宏同學,先期完成了男女之事的訓練。但我並沒看重這部分,我是帶著自己的經歷來看這部作品的,所以我在意的是小說或電影裏王佳芝與易先生的來龍去脈。 

    我又像穿梭於四十年代的上海,看到王佳芝稍嫌尖窄的額,參差不齊的發腳和臉上的淡妝,這樣的女孩應該不大容易墜入愛河,因為她抵抗力太強了,但就像冷美人都深藏一顆最炙熱的心,這樣的女孩子一旦墜入愛河就不大容易回頭,她太清楚愛是多麼不容易。而出現在穿著高跟鞋的王佳芝身邊的易先生,顯然不會介意王佳芝因此比自己高出半個頭,這點就像我一直認同的往往大個子男人喜歡嬌小玲瓏的女人,而矮小的男人喜歡女人高些,這也許是一種補償心理。他們兩的各自打算使他們各自之間,以及他們與路上的行人都像隔著層透明玻璃,一樣的閒適自如裏卻是彼此的可望而不可及。彌漫的是老上海如香水一般的細膩動人,細膩得要時間才能意蘊得開,聽不見,看不到,抓不著。 

    色與相,也像我所看待的愛和人,攻擊性的“色”多以儂老好額“賣相”為載體,就像我常以為失去你就像失去愛,因為我把傷害性的“愛”也承載在你這個特定的“人”身上。如果說“夫色欲一事,為人生要命第一大關口,最惡最毒”,那麼和色雷同的愛同樣如此,事實上色與愛,因為同樣具有攻擊和傷害力,又同樣借載體混淆境界,色與愛同樣的都帶有欲望,也同樣“欲不易除,亦所難防”,色與愛,它們之間也就是一層紙厚的距離,這在張愛玲的《色,戒》,其實其中的色就代表她要講的她的那個愛。 

    用這樣的認識來再看待張愛玲為何要把真實事件裏最後行刺一段的場景從皮貨行換進珠寶店,從鄭蘋如提出要去買件皮大衣改寫為易先生主動提出要履行諾言,給佳芝買個鑽戒做紀念,便就更易看出其實全然為了這個把色與愛聯繫起來的點題。因為對於戒指,從考證來看最早發明於中國的漢代,最初是由嬪妃在月事期間佩戴,作為提醒君王不方便同房的標記,亦正因此,以“戒指”命名就是因其與“戒止”同音,並取避忌之意的指環之形。後來戒指才流入民間,至十三世紀才傳至歐洲,慢慢成為配飾的一種,但“戒止”的意義並未改變,只是從中國古代嬪妃生理期對君王性欲的拒絕轉化為訂婚或者結婚後對其他追求者的婉拒。但這樣一個道具雖然點題,只是用在情節上,讓王佳芝因看到那顆六克拉粉紅鑽戒帶來瞬間轟頂的愛情而在關鍵時刻放過易先生,我還是覺得牽強,因為按常理敍述,鑽戒在此時的提示更應該是讓王佳芝在關鍵時刻醒悟必須戒易先生的色而達成刺殺任務,但小說和電影的結果卻剛好和這樣的推理相反,那一句“我們今天值得紀念,要買個戒指,你自己揀”反使佳芝眼裏的易先生對她更銷魂濁骨,所以我只能認為,原著適已超越了故事原型事件並且讓道具失去邏輯意義,而只為表達張愛玲對胡蘭成那種有恨但最終依然無法戒色的戀情。所謂色戒是無法戒。 

    但不管怎樣,還是依然喜歡這樣的結局,雖然我覺得張愛玲把原型改的確實有點自私,但是像張愛玲這樣的女子卻也亦不再。不說為一段刻骨銘心後又遍佈傷痕的愛情可以追憶上近半世紀,把所有的假設和寄託隱喻於近三十年寫就的二十八頁他曾講的故事,把自己對他最後的情感——恨但不忍傷害隱藏其間不說,如今越來越速食的戀愛女子大多已選擇快速遺忘來修補自己愛情上的遺憾或治療自己的愛情傷痕。下午時曾在MSN上和麵包談起為何如今女人看似比男人淡情,她告訴我事物要一分為二,因為女人受傷後恢復得比較慢,所以只好儘快忘記,於是我刻薄了一下,跟她說那何不就此承認女人因可速忘而比男人恢復地快,她說邏輯上來說這個快慢不好比,但是總算多了一個有利因素。總算一年半又聽到有這樣精闢和客觀的談論,就像兩年前我在濱江路的長椅上問起她一個很傻的問題也得到她誠懇的回答一樣。是呀,畢竟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成為張愛玲,即使在同一個空間裏時間也已改變,有時讀張愛玲就像讀另一個性別的莎士比亞。 

    喜歡看電影《色,戒》結尾的鏡頭,風波過後,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匾額下,易先生獨自坐在寫字臺的臺燈前,看著佳芝的字,是知己別後,此生還剩幾多留戀的惆悵,這是小說裏不曾有的。在正史也同樣記載了,丁默村雖然惱恨鄭蘋如參與對自己的謀殺,但又著實迷戀她的美色,因此他並沒想要置她於死地,只是想關她一陣子,再把她放出來。但丁默村的老婆趙慧敏卻悄悄差人暗中把鄭蘋如移解到憶定盤路三十七號的“和平救國軍”第四路司令部內,這連丁默村都不知道。1940年2月在一個星月無光的晚上,鄭蘋如被從囚室裏請出,謊稱丁默村找她,汽車七拐八彎,來到滬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鄭蘋如連中三槍倒下了,死時年僅23歲。其實男人心底都比女人更清晰地擺放著自己心愛的人,即使明知她再回不來。張愛玲不再,把好色歷練到一種境界的男人卻有許多。 

    “想是人世間的錯,或前世流傳的因果,終生的所有也不惜獲取刹那陰陽的交流;於是不願走的你要告別已不見的我,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跟隨我倆的傳說”,看完色戒,眼前仿似看到胡蘭成在武漢日機轟炸裏跪倒在鐵軌上,以為自己要炸死了,絕望中喊出的兩個字“愛玲……”;仿佛看見張愛玲含淚給胡蘭成寫下“我覺得要漸漸地不認識你了”。色戒,難以戒的愛欲,落筆時我忽然想照下鏡子,卻看到自己在鏡子裏也已成了一個老氣消瘦,前面頭髮微禿,褪出一隻花尖的鼠相中年男人,無法戒色的我,同樣感覺仍難走出她的影子。就像《色,戒》電影的英文名字,“Lust, Caution”,激情與懷疑煎熬著。我,入戲太深。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 吉賽貝 托納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 Antonella Attili / Enzo Cannavale / Isa Danieli
上映年度: 1988
語言: 義大利語 / 英語
imdb鏈結: tt0095765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義大利



評論摘自網路

《天堂電影院》:生活和電影不一樣,生活比電影難多了
  
  正在為要寫一篇這部電影的影評發愁。這樣一部出色的電影,它帶來的影響是用文字無法形容的。
  
  關於西西里
  
    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就此出生在義大利這個美麗的小島上。我想這也是他偏愛這個地方的原因。《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背景就是這個小島。這裏不繁榮,這裏不古老,但這裏是孕育故事的地方,因為這裏的真實質樸的人。在《天堂電影院》的人物角色裏你找不到一個所謂的壞人,即使是那個無意中中了彩票的爆發戶,他也只是愛炫耀而已。這裏的人哭笑都寫在臉上,你不用費盡心思去捉摸。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從頭到底都是乾乾淨淨的,小島周圍就是海,毫無城府的大海,它是一面鏡子,照出每一絲瑕疵。
  
  關於電影院
  
    那個時候的人們很可憐,也很幸福。沒有燈紅酒綠的娛樂城,沒有歌舞昇平的午夜場,他們只有一個信仰:電影。他們隨著它歡笑,隨著它痛哭,完完全全沉浸在這個天堂裏,而他們不知道,其實,他們的人生就是一部電影。也許不夠精彩,也許不夠浪漫,但真實,伸手可及。對於鎮上的人來說,這裏是天堂,對於阿爾弗萊多來說,這裏只不過是一部部機器,他自己是一枚齒輪,一刻不停地在旋轉,直到有一天,他隨著破舊的機器一起垮掉了。但是對於多多,這裏是他嚮往的地方,有阿爾弗萊多神氣的魔法,牧師無謂的苛刻,有人們的歡喜哀愁,像是一個另類的世界。
  
  關於愛情
  
    我就知道,長大了的多多會讓我失望的。無論他多麼帥。因為孩子時那股天真與靈氣被歲月抹滅了。他學會了憂愁,學會了倔強,學會了傷害。在他第一次遇到喜歡的女孩時,阿爾弗萊多只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年輕的我們總是不會輕易地放棄,哪怕知道自己是錯的,多多用自己的行動去實踐這個故事,哪怕他知道結局是悲傷的。當多多決定和女孩私奔的晚上,誰也沒有想到是阿爾弗萊多,阻止了他們,他是故意的,讓這對戀人各奔東西。眼睛看不見的阿爾弗萊多,心卻是那樣的清醒。
  
  關於離開
  
    人總是在離開。無論是離開故鄉還是親人,甚至是離開自己,離開回憶。離開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阿爾弗萊多讓多多離開了。他捨不得多多,但更捨不得多多的未來。在軍隊的日子只不過是離開的前奏,當多多風塵僕僕滿懷希望地回到小鎮,眼前的一切讓他再也提不起興致。沒有了心愛的女孩,沒有了天堂影院,除了離開他還能怎樣呢?在我們離開的時候總是以為我們是最值得感傷的人,可是為什麼呢?媽媽總是把門開著,怕萬一兒子回來了進不來門;阿爾弗萊多把多多的寶貝膠片連成一部電影,即使是昏迷中也一直呼喚著多多的名字~~~
  後來,向每個故事的結局一樣,我們的多多長大了,成功了,衣錦還鄉了,和所有人重逢了,電影院要拆了,廣場上的瘋子在也不會繞著廣場喊“廣場是我的”了,導演毫不留情地把一切變化擺在我們面前,使讓我們懷念嗎,還是讓我們做見證?
  
  
  
   個人認為:托納托雷的這部電影堪稱是他的經典之作,甚至傳世之作,不僅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哪個時代,甚至不可能被超越,以至於在托納托雷以後的人生中,再拍不出什麼好的電影了。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 Alejandro Amenábar
主演: Javier Bardem / Belén Rueda / Lola Dueñas 
官方網站: http://www.theseainside.com/
上映年度: 2004
語言: Spanish / 西班牙語
imdb鏈結: tt0369702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義大利 / 西班牙


來自: 石小艾 (大連)  Mar Adentro的評論

  深海,深海
  看那海的深處
  那是實現夢想的地方
  那是理想的家園
  你的眼神,如此深邃
  就像一滴飄渺無際的淚
  讓我越陷越深
  直到它滲入我的骨頭
  融入我的血液
  而我將放棄我的肉體
  把我的靈魂交給死神
  這樣我才能永存
  擁入 你深深的懷抱
  
   直到影片最後這首詩的出現我好象才體會到了為什麼片名叫做《點燃生命之海》,因為只有大海才能給雷蒙一種真正的自由,能愛、能恨,能讓他有尊嚴的存在。
 
   影片的主題與其說是在討論安樂死存在的合理性,不如說在揭示到底什麼才是生命的尊嚴,當雷蒙面對法庭外面高舉“活著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的群眾,他只半開玩笑地說他只想讓法官知道他不是精神有問題。
 
   這是一個能引發全球話題的題材,但導演把鏡頭瞄向在鄉村生活的再普通不過的一家人和為數不多的角色,影片開頭撲面而來的是混雜著急促呼吸的海浪聲,由明媚的海邊切換到了陰暗的房間裏,本片的主場景,雷蒙能看見風景的臥室。 

   故事情節圍繞著雷蒙追求死亡而展開,穿插了雷蒙和家人的愛和矛盾,與外界主流輿論的對抗,雷蒙與胡麗亞的愛情,情節像那間總是關著窗戶的臥室一樣,舒緩的進行著,連描述死亡都那麼美感,像首激情澎湃的詩歌,每一主要情節裏都有雷蒙為了死亡而做著的各種辯解,他對他愛的人、他恨的人、甚至不認識的人講述他為尊嚴而死的理由,導演也在這些場景裏加深了影片的主題,一種讓靈魂安詳的死亡。
  
   影片中有一些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對悲劇的回憶,影片選擇了一種平靜的講述,沒有任何災難性的畫面,只是想起了雷蒙和胡麗亞的談話錄音,當事人語氣平淡的像是任何一個假日裏,年輕的雷蒙站在岩石上,他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腦袋,鏡頭升高,他腳下是碧藍的大海,被陽光照的透明的海水裏突然墜入了像岩石一樣堅硬的軀體,然後反復出現的是他在水中凝望的雙眼,接著插入了雷蒙年輕時的各種照片,像任何人的青春年華,去旅行,去戀愛,去胡鬧,這些照片讓胡麗亞流淚,而編導讓觀眾感受到的是無聲的悲劇。這種回憶的畫面也往往在影片關鍵出現,在雷蒙絕望時的呐喊時和最後他真正與大海交融時的點題之筆。 

   雷蒙家人的愛也讓人非常深刻,可以說是最充滿人性化的片段,當一直嚴厲反對雷蒙安樂死的哥哥,在深夜裏聽著自己的弟弟痛苦地大叫著要去死的時候那種絕望的表情,當雷蒙嫂嫂對著指責家人沒有作到足夠愛和關心的反對者激動說:“我可以告訴你,我們一天都不落的照顧他,一天都不落!我照顧他這麼多年,我愛他,就像他是我的孩子。”時,讓人感受到是人性最原始的親情之愛,但就是這樣愛他的家人,在雷蒙踏上安樂死的車上,所有人只能含淚無語的注視著他,他們無法理解他的選擇,只能選擇祝福。
 
   影片對愛情的處理上展示了兩種愛,一種是精神之愛,胡麗亞,他們同樣承受著身體的巨大傷痛,甚至同樣想以自殺結束生命,他們的靈魂是去往一處的,他們幻想擁抱,接吻,在海邊漫步,但精神上的安慰,無法使兩個同樣身處困境的人走都一起。羅莎是世俗之愛,他們從一開始就各持己見,羅莎是個普通女人,但是健康,這是胡麗亞和雷蒙最缺乏的,有些粗俗的可愛,但是是她陪著雷蒙看著人生中最後一個日出,雷蒙選擇一個海邊的房間進行安樂死,與羅莎和伏在他肚子上熟睡的孩子,一起迎接了日出,像是平靜的三口之家。 

   影片中雷蒙對詩歌的熱愛折射出來他極度追求生命尊嚴和自由的潛在原因,他面對指責會情緒激動、咆哮,但平常,他時刻保持著做人的尊嚴,輕鬆、從容的面對本來是要來同情他的人,正是這種對於體面和完美的固執,使他選擇了安樂死。編劇從日常小結,從他的理想追求,緩緩滲入主題,既讓大斷的臺詞看起來不生硬,也以此反復用同一主題詞來慢慢覆蓋所有情節,讓看起來枯燥的話題變地富有生命力。
 
   本片的臺詞是另一大看點,通過雷蒙之口,編導用時而包含深情的對話,時而鏗鏘有力的宣揚,時而堅定不移的自述來使雷蒙這個缺乏肢體語言的角色變的豐富而立體。首先影片開頭,雷蒙就從容的表示“以我這樣的生存,活者就是一種恥辱,接收醫療援助,就像接收麵包渣一樣,那會使我失去自由。”影片最後,他同樣冷靜的說:“你們都知道,我這樣尊嚴的活著是不可能的,但我能尊嚴的死去,我想告訴你們,這些藥是一點點得來的,經過不同友好的手,如果你們非要懲罰的話,就請你們砍掉那些手吧!我的頭腦、我的意識、由我負責!”這些詩性壯烈的語言讓觀者體會到了他深藏著二十八年對尊嚴奮鬥的精神,沒什麼能阻止他投入到那一片大海中。 

   影片的攝影幾乎沒有運動鏡頭,除了那次著名的‘飛行’,在狹小的空間內,多選用深焦鏡頭,使小小的臥室看起來好象也存在無限的空間。配樂也非常歐洲,採用傳統交響配樂和著名詠歎調選段來昇華影片的人文主義情緒,但最出彩的是幾段風笛協奏,好象海中的號角,孤獨又在召喚著人前進。
 
   最讓人脈搏增速的是那個翱翔的畫面,那是最精彩的亮點,伴隨著《圖蘭朵》選段,雷蒙向天使一樣俯衝過草地,輕劃過森林,翻越過山頭,最後來到那個他永遠的家——寧靜的海邊。
 
   “死就像在水中游泳。”雷蒙說。


剧情简介 ······

  本片荣获2004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男主角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名争取安乐死的斗士西班牙人Ramon Sampedro的真实故事,三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支持安乐死的斗争中,并且努力争取他自己死的权利。
  
  “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活着便是一种耻辱。”30年前的一次海边跳水折伤了雷蒙·桑姆佩德罗(贾维尔·巴登饰)的颈部,导致其高位截瘫,四肢麻痹。一直卧病在床的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依靠家人的照料延续延续着生命。对于雷蒙而言,活着意味着必须有尊严地,有质量地生存,需要自我意志去控制身体的权利,高位截瘫的冰冷现状使他厌倦了生存,他不顾社会、家人、宗教的反对,要求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崎岖的生命旅程,但更为无奈的是他没有能力去选择死亡。拗不过雷蒙执着的赴死意愿,家人只好请女律师朱丽娅(贝兰·鲁达饰)帮忙上诉屡被驳回的安乐死请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事人,朱丽娅借住于雷蒙家,当事人尘封的往事和横溢的文采也慢慢展现在她的面前,同时,她也了解到雷蒙家人进退维谷的两难心情,最终,她决定帮雷蒙出书,将当事人挣扎而又绝决的心路历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脑溢血复发入院的朱丽娅面临着成为植物人的悲惨走向,她非常绝望。雷蒙不断写信安慰着朱丽娅,虽然二者对于死亡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对于生命无法掌控的失落感将他们的心越拉越近。
  
  在安乐死从未有过先例的西班牙,雷蒙的官司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众多不请自到的社会各色人等纷纷造访,语重心长地劝说雷蒙要坚强地活下去,生命是如此的美丽,主动地去扼杀是非常不对的。其中,婚姻失败的单身母亲罗莎(罗拉·杜纳斯饰)认为雷蒙逃避困难并自闭心灵,竭力进行劝导。但随着进一步的交流,罗莎发觉自己才更需要倾述、更需要对方的安慰,渐渐地,罗莎爱上了雷蒙。坐着轮椅的朱丽娅不期然地出现了,虽然她只是回来探望一下雷蒙,但二人的默契神情使得罗莎倍感失落。
  
  法院再次开庭,雷蒙的申请一如既往地被驳回,罗莎表白说希望自己的爱能够伴他坚强地走完人生旅程,但雷蒙谢绝了,他始终坚持着:最爱他的人应该是帮他去死的人。朱丽娅爽约了,因为书出版后她却没有回到雷蒙的身边一同赴死,绝望的雷蒙变得更加绝望,在罗莎的帮助下,雷蒙服下了毒药,一切终于画上了句号,而尚未有足够心理准备去走向死亡的朱丽娅却面临着时刻逼近的植物人命运,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她也必须煎熬着做出选择……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又名: 白痴 / 越笨越开心 / The Idiots
导演: 拉斯·冯·特里尔 (Lars von Trier)
主演: Jens Albinus ...... Stoffer / Anne Louise Hassing ...... Susanne / Troels Lyby ...... Henrik
上映年度: 1998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法国 / 意大利
imdb链接: tt0154421



本文摘自豆瓣

        人類是群聚的動物,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與社會群體相聯繫著,不可能與之脫離。這沒什麼新鮮的。然而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毛病不少。因而在個體與群體之間就有許多的矛盾衝突。這也沒什麼新鮮的。新鮮的是人對社會進行抗爭的種種方式,自古至今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電影《The Idiots》(“白癡”,港譯“越笨越快樂”)就以一種特殊的拍攝手法向我們展示了又一種人與社會群體間新鮮的抗爭方式——裝瘋賣傻。這片子說的是丹麥國首府哥本哈根的一幫小青年,對現代社會種種現狀極為不滿,苦悶得不行,於是利用業餘時間假扮作白癡戲弄人間。鬧到最後這個遊戲進行不下去了,於是這幫人只得回歸現實該幹嘛就幹嘛。

  其實靠裝瘋賣傻來發洩對社會的不滿,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這麼做。但是像影片中這幾位這麼過分的似乎還比較少見。通過不遺餘力地模仿智障人士的特徵行為,他們在公共場合不斷地與這個社會開著玩笑,並從中獲得一種短暫的發洩之快感。白癡的形象是這幫人的精神面具,同時也成為了他們種種越矩行為的盾牌,因為人們是不會過分計較白癡所犯的錯誤的。但是,這個遊戲終究沒有玩下去。就像無數的無政府主義行為一樣,逃不脫失敗的下場。本來是想以特殊的方式來嘲弄這個社會,到頭來發現被嘲弄的卻好像是自己,因為你仍然無法超越這令你痛苦萬分的尷尬處境。而這個社會卻似乎根本沒有被觸動。

  其實,影片中所描述的這種抗爭更像是一種逃避。妄圖通過達到一種內心癡迷的狀態來擺脫塵世的無聊和紛擾。用這些人的話說,是要追求一種所謂“人內在的癡迷”(Inner Idiot)。這話聽著有點玄虛的味道,不過我大概能理解這種心態,並表示同情。但實際上這種尋求解脫的方式根本就是扯淡,因為它缺乏理性的根基。許多反社會、反傳統、反潮流之舉同樣都有這種缺乏理性的印記,因而始終局限於心性躁動與發洩的範疇,不得超脫。以荒謬來對抗荒謬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充其量是在客觀上對這個世界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影響而已。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及其諸多的問題,我們最終需要的還是理性的思考。

  當然,對於電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來說,我們也不可能要求它在這方面做更進一步的探討了。尤其對於人類生存所面臨的一些根本問題,探尋的過程是持久的、多樣的,理性的文字形式可能更清晰更有效一些。一部電影能夠揭示一些問題來引發人們思考,已經很不錯了。比如這部片子,看完了你也許就會琢磨:原來我們這個社會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的問題深重,以至於有些人都渴望像白癡那樣地活著才不致痛苦……

  另外,這部影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拍攝手法相當的寫實。從鏡頭的運動(晃動)、拍攝的角度、演員的表演以及場景的安排、聲音和光線的處理等方面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對其背景一無所知,就是當一比較特別的北歐電影來看的。後來看著看著就隱約生出個感覺:這片子估計跟以前聽說過的“Dogma 95”那幫人有關係。於是看畢就去查相關資料,果然不錯,而且還是“Dogma 95”的代表作品。

  “Dogma 95”是一群電影導演于1995年春天在哥本哈根宣佈的一系列拍攝電影的準則。這些年輕的導演認為傳統的電影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舊的規則必須打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制定這些規則就是跟傳統電影叫板的意思。這些人還有個規矩,只有嚴格遵從這一準則所拍攝的電影才能稱為“Dogma 95”類型電影,通過驗證後還要核發編號。比如《白癡》這部影片,其全稱就是《The Idiots:Dogma #2》。此片的導演——丹麥的拉斯•馮•特艾爾(Lars von Trier),也是“Dogma 95”運動的旗艦人物,其最新作品《黑暗中的舞蹈》(Dancing in the Dark)近來更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轟动。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編劇:Tony Gatlif
   主演:Romain Duris/Lubna Azabal
   攝影:Céline Bozon
   類型:劇情
   出品國:法國
   片長:104分鐘
  
   
 影片欣賞


劇情簡介:
  
   一天,紮諾向自己的女友娜依瑪突然提議,兩個人一起穿越法國和西班牙,到阿爾及利亞自己父輩的故鄉去看看。他們帶上喜愛的音樂和一張格瓦拉的頭像,就匆匆忙忙地出發了。資金不夠充分的旅行,必定是艱難的,尤其對於這兩個隨父輩流亡在外的少男和少女來說,就更充滿了不可預知的遭遇。識人不清上當受騙、空虛寂寞的煎熬、貧乏的物質環境都不斷地折磨兩人,娜依瑪的不定性使他們的愛情也出現了危機,對於紮諾和娜依瑪來說,不但在肉體上受到了創傷,精神上也經歷了極限的考驗。值得安慰的是,他們最後仍然還算順利地完成了這趟尋根的“精神之旅”。
  

評論:
  
   這是一部導演很用心的片子,每一個畫面導演都一定進行過仔細的分析和考慮,力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這應該是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的共鳴。這是一部試圖給觀眾強烈精神刺激的電影,就如影片的名字一樣。一對精神空虛到極點的阿拉伯裔法國青年,他們赤身裸體,在一個壓抑感極強的房間裏,他們的靈魂伴著音樂像蛇一樣扭曲掙扎著,想要尋找一條“出路”,於是兩人決定開始漫長的旅行,影片也拉開了序幕。
  
   “音樂”可以說是兩個人也是這部電影的精神支柱,無論空虛、壓抑、彷徨,還是最後的解脫,音樂在整部影片中的分量都是顯而易見的,導演也有意在放映的時候不給觀眾一個正常的聽覺空間,總是通過音樂來控制觀眾或者影片的節奏。尤其是影片的結尾,也是這部電影的高潮,歷盡千辛萬苦的紮諾和娜依瑪終於來到了阿爾及爾,但是在精神上他們並不被接受,當地人採取一種像“跳大神”般的“儀式”幫助兩人在強烈的痛苦中尋找自我,這段“儀式”前後長達十幾分鐘,一直伴隨著劇烈的“跳大神”式的鼓聲,毫不間斷,鏡頭是360度的,搖過一圈又一圈,畫面裏所有的人都在晃,男女主角等人更是歇斯底里不停地大幅度的搖頭,似乎所有的腦漿、心臟及所有活著的象徵都通過這種痙攣式的搖動重置,觀眾的聽覺和視覺也都達到前所未有的疲憊狀態,甚至產生一種“想逃”的窒息感。
    
    影片的每一個畫面都可以看出導演刻畫的痕跡,頗費心思。心血來潮旅行的兩個人,在試圖逃票坐車失敗,又丟失部分現金以後,只能徒步來完成大部分的旅程。雖然焦慮,但是一路上兩個人的感覺似乎有些漫不經心,尤其是娜依瑪更是顯得有些變幻莫測,導演顯然是想讓整個電影跟著旅途隨意地進行,水作為一種象徵時斷時續地貫穿電影始終,就連空中的飛蟲也曾受到紮諾的矚目,樹葉縫隙裏的陽光,喧鬧酒吧裏的民族文化以及無名男士的勾引,東倒西歪的玻璃瓶子和結尾的橘子等,總之,看似隨意,導演卻很認真。
  
   另外,影片不可避免的又有著公路電影的色彩,而性在這段旅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娜依瑪性挑逗的面部表情占了所有表情的三分之一之多。乾渴的旅程中,埋在地下難能可貴的香檳無疑是兩人一段性愛場面的浪漫鋪墊,導演還讓兩人以打工為名來到了蘋果園,在這個有著人類最初性愛神話的背景中,在壓滿誘人果實的大樹底下進行了一場瘋狂的歡愛。觀眾在感受有著豐富色彩畫面的同時,心底還會隱約觸及到另一些“思想的騷動”。很顯然,此片不具有任何娛樂性,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尋根,導演實現得也很徹底,但是在法國的阿拉伯人的尋根問題很難和觀眾產生太多的共鳴,在故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獲得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又是比較名副其實的,它屬於托尼•加里夫的個人作品。
  

導演Tony Gatlif
  
   1948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正因為他具有雙重(阿爾及利亞和吉普塞)的血統,他從中獲取了很多藝術創作靈感。舉例來說,1978年他拍攝的第二部長片《La Terre au Ventre》是關於阿爾及利亞戰爭的。而他1982年拍攝的客觀描述吉普塞人生活的《Les Princes》更是被評論界認為是“愛的表現”,是“充滿激情的電影”,“導演以非凡的口才描述並捍衛著吉普塞人 ”。托尼•加里夫對邊緣人的生活特別敏感:1985年他拍攝了《La rue du Départ》;1988年又和法國一線女星芬妮•阿爾丹合作,拍攝了《 Pleure pas My Love》,講述了一個從小就熱愛電影的少年和一個電影明星之間的戲劇性的激情故事。之後,托尼•加里夫花了兩年時間完成的一部紀錄長片《Latcho Drom》,獲得了無數的榮譽。這又是一部通過描寫吉普塞歌曲、舞蹈,來記錄吉普塞人文化的故事。 1994年,他又把作家Le Clézio的故事搬上了大螢幕,為世人奉獻了精彩的《 Mondo》一片。其他的作品包括2002年的《搖擺吉普塞》和2000年的《Vengo》等。他還是法國電影技術高等學院的教授。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片名: 神采公路
導演: Bob Gale
主演: Gary Oldman
上映年度: 2002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 美國
imdb鏈結: tt0165832



評論/TREE(豆瓣)

     翻撲克的遊戲 紅心 黑桃 方快 梅花... ...
     也許不懂撲克的孩子就能認得出 最後的 紅桃和黑心
 這本身就是個有趣的寓言
  
 這是一部 輕鬆 幽默 有浪漫的電影
 60號公路在地圖上是沒有的 但是也許它就在你腳下
 就像生命的答案一樣 書上是不會寫給你的 需要你自己來完成
  
 如果女人最需要的是一個愛她的男人
 那麼男人們最需要的永遠是他愛的答案
  
 很明顯 主角尼爾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以及原則 道德 品質
 而這些東西 從小接受教育而來 等到我們長大了
 終於是在社會的磨礪下 而一個個放棄 或更改的嗎
 我們的誠實 我們的理想 我們的愛 在因為更多更多的 為什麼
 突如其來 而一個個變質
 其實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就像電影裏的論調 一切的可能終將必然
 只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因為妄想結果的好壞而感到恐懼
 也就常常會退縮 會逃避 會裝做無所謂...
 我們真的很想有誰能在每個分叉路口 告訴我們怎麼走 要去哪里
 要做什麼 好不好 ... ... ...
 那也就和 主角一樣了 只有在最後想通了的時候才把球砸掉
 但事實上 很多人活到末了 都還不知道 為什麼...
  
 若人生真的像 主人公經歷的那段公路 那麼奇妙多好 誰都應該愛上吧
  
 聰明的人善於把阻力變為動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天分走完這段路並痛苦著快樂的 太過分與答案 就會忽視那個得到答案的過程
 我們是否都該堅持著那份初識的信念呢 選擇永遠是該靠自己的
 而堅持著選擇 而 為之努力 是快樂的
  
 I LIKE THIS HIGH WAY ... ... 也許吧
 至少 我喜歡這部電影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小小風也(上海)   ......本文摘自豆瓣    

  無論在詩一般的歌詞還是咕咕叨叨的音樂裏,Leonard Cohen都不是一個明朗的人。但U2的主唱Bono說,Cohen總能找出shades in the blackness,所以當你經歷生活中不同階段時,都會發現他的音樂已經在那裏等著你了。能涵蓋生命中多數場景的音樂,即使不那麼明朗,依然值得欣賞。 

  這部影片記錄了不久前的一次小型音樂會,數位音樂人向Cohen致敬,他們聚集到一起演唱他的歌,向鏡頭講述他們對Cohen的認識。這位作家、詩人,天生的阿瑪尼衣架和東方哲學關注者,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遊呤歌者和老人也出現在鏡頭前,回憶起童年時的第一段文字。 

  全片以Cohen演繹的I'm Your Man開頭,以現場版Tower of Song收尾。後者當屬絕唱。關於再次登臺的理由,Cohen提到,也許我應該再次演繹那些歌,然後它們可以在我身後自己延伸下去。 

  結尾處閃爍著暗紅光澤的幕簾前,老頭端端站立,沒有太多力量可用了,正如一位看過此片的朋友說的,原來他已經這樣老。 

  在Bono的伴唱聲中,他輕聲呤道:
    I was born like this, I had no choice
   ••••••
    They tied me to this table right here
    In the Tower of Song 

  這首歌似乎是為一位曾經心愛的女人所寫,詩人沉浸在藝術的巨塔中,漸漸與她遠離,除了偶爾站在窗前遠眺,幾乎無法與她交流。女人難免幽怨,詩人不為所動,只因命運份當如此。現如今年老發白,朋友都已老去,只有三兩句音樂在耳邊縈繞不去。那黑暗中的詩人獨守高塔,他曾經穿越黑夜,最終選擇停留在黑夜中欣賞那些飄忽不定的身影,等待生命的終結,思念遙遠的愛人。 

  演唱過程中Cohen始終眉眼低垂,沉浸在詩詞之中。偶爾側首,那是因為U2樂隊的伴唱和吉他充滿美感,老頭與之做些微交流。然後在音樂尾聲中輕輕旋轉,如一片輕舞的枯葉。 

  樂聲漸止,樂手與攝影者紛紛鼓掌致意。掌聲寥寥,一如人生的收場。可以了。


"博客來" 試聽: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12585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