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的543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全面啟動」觀後感    

 

這部電影在描述……透過夢境植入意念藉以影響或改變一個人行為(行動)的可能性。好的意念可以產生正面能量(商業鉅子);然而某些意念一旦根深蒂固,可就不妙了(女主角)

意念也好信念也罷,思緒產生的速度往往不是我們自身所能控制;所謂「天外飛來一筆」,其實何止一筆、真實狀態可能是好幾筆。對於無法停止思考的人類而言,「千頭萬緒」應該會是比較貼近人類大腦使用的實際狀態。我所看到的,似乎在痛苦情境下所形成的意念往往會很深沉,較容易讓當事者陷入執迷不悟。

莎士比亞的這段話

我有時沉浸於無聲的思考,
想起過往的記憶,為生命中許多缺憾嘆息,
舊恨新愁,使我蹉跎珍貴的時光;

於是我為以往的不快而悲傷,
一件一件的悲傷令我沉重,
悲嘆的過往遺憾的舊帳啊,
今日又再償付、彷彿當時未還清。

(十四行詩、第30)

所以說,記憶是「刺」呀!

經常我們會搞不清自己的思緒是怎麼產生的,其實它是源於過往記憶的殘影。所有心靈書籍都教導我們要放空,就是要我們學習放下,甚至清理掉一切記憶的殘影,避免遭受意念的挾持才有機會清明。

電影中當最深的那一層夢境裡,連那確認現實世界的標誌物居然也能出現而混淆男主角時,接下來李奧納多的表情非常關鍵……

從他清醒後的茫然、看著齊藤打電話時的不確信、甚至通關時的忐忑,導演要讓我們看見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一個人多聰明,受到意念干擾時混亂的程度是一致的。

直到男主角回到家中看到孩子的笑臉,才能確認這真時的一刻。因為只有真實世界才有溫度,夢境是虛幻的、而意念只是投射的殘影。

記憶是刺、靈魂是花,惟有愛是真實的。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以殺人魔犯案事件為主題的電影,多數是驚悚或推理邏輯的劇情發展外,確實也曾經出現過試圖從犯罪心理學角度切入的電影,但數量不多。我所知道的像"沉默羔羊"的前身,描寫的就是漢尼拔的成長背景,片名一時給忘了。喜歡看電影的我並不會拒絕這類片子,因為觀看導演針對事件的詮釋方式,也是一種藝術欣賞,但是我很少會去推薦這類片子。

          雖然也是和殺人魔有關的電影,然而 蘇西的世界  卻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忍不住要推一下...

          改編自艾莉絲.希柏德小說的這部電影,故事從頭到尾以受害者為第一人稱所牽引的劇情,將這部片子提升到心靈層次更高的境界,光是這一點就是前所未有的創舉,相當值得一看。整部電影的重點不在於兇手是誰? 或、犯罪動機?

          重點在於,一個美麗、聰慧、勇敢、單純的少女居然在生命旅途含苞待放的那一刻就被謀殺了,而這樣的狀態為何作者會著眼在...The Lovely Bones? 



    得自這部電影的體驗有許多:
  1. 關於死亡,我越來越相信那是過程而不是結束,是穿越恐懼的終極挑戰。
  2. 惟有放下,才會有真正的出路。許多痛苦來自於,迷戀過往的歡樂、不願承認自己的極限。
  3. 不放下所形成的操控,將對他人形成負面影響。
  4. 片中讓我極為動容的一段情節... 當蘇西的妹妹冒著生命危險拿到犯案證據時,眼前面對著首次願意走出喪女的陰霾、彼此重新注視對方的雙親,她遲疑了..."是否在這一刻拿出證據"?開口會破壞雙親久違的情感凝聚,不說會讓犯人逃之夭夭...。這一段讓我看到了,什麼是活在當下?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法隱身...無所遁逃...
形式、媒材、乃至畫布大小,
我...始終是我...當下的我。

重新對話...
將開啟什麼樣的境界?

我的著力點、你的點擊率...
飄忽?  貼近?

這次不再是永無止盡的追尋,
而是目標的達成。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简体中文名: 和平战士
编剧: Kevin Bernhardt
导演: Victor Salva
主演: Scott Mechlowicz / Nick Nolte / Amy Smart
上映年度: 2006
官方网站: http://thepeacefulwarrior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USA
imdb链接: tt0438315


剧情简介 ······ 
  丹·米尔曼(斯科特·麦克劳威克兹 饰)拥有着众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东西:漂亮的脸蛋、爽朗的性格、优秀的学习成绩,还是学校体操队出色的运动员。文武全能的他自然成为学校的焦点人物,男孩都羡慕他,女孩都爱他。在与一个出色的女生确立男女关系之后,米尔顿又接到通知,他有机会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体操比赛。
  好事来得太快,厄运尾随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似的米尔顿丧失一切,双脚骨头碎了近100处,他的体操生涯遭到毁灭性打击。躺在病床上伤心不已的米尔顿这时想起了不久前认识的便利店老头索特拉克斯。
  那是一个雾朦朦的夜晚,被恶梦吓醒的米尔顿骑着单车到外面找便利店买零食。这是他第一次遇到索特拉克斯。这个神奇的老头可以一转眼从收银台跳到屋顶,埋头修车的同时还可以单手接住米尔曼扔过去的扳手。那次奇妙的相遇给米尔曼留下深刻印象,当受伤后体操队教练亲口告诉米尔曼“你的体操生涯已经结束”之后,他认为世界上能拯救自己的就是那个神奇老头索特拉克斯(尼克·诺尔特 饰)。
  米尔曼求索特拉克斯将他的神奇本领传授给自己。索特拉克斯提出要求,要米尔曼彻底改变自己,从生活习性、饮食习惯到为人处事都要按照他指示加以改变,并且不允许米尔曼有任何关于从新参加奥运会的想头。米尔曼一一照做,开始了清心寡欲的新生活。生活发生变化,米尔曼的朋友纷纷离去。在修炼中,米尔曼知道了集中精神能产生的巨大能量,在苦修中,他的心境越来越平和,力量也越来越大,人生的意义也越来越清晰……
  幕后/花絮
  ·小说出版距今已有25年,本片制片人David Welch在十年前已经买下改编权,并且一直都在策划着这部电影的拍摄。
  ·尼克·诺特在80年代已经读过这本书,在还没有确定主演人选时,他向导演表示自己20年前就期望演苏格拉底这个角色,这帮他赢得了导演的信任。
  ·影片中有很多体操表演及比赛,制片公司为此聘请了曾获全国冠军的体操教练吉米·福迪担任顾问,部分演员在拍摄开始前,进行了为期6周的强化...


我的觀後感......

我也遇上蘇格拉底,在台北市的街頭;不是深夜而是每週一。
深切明白,許多激勵人心的言語、文字、影像都只是一時的熱情,心靈是否確實成長仰賴具體的實踐。我所遇見的蘇格拉底是一位勵行實踐的導師,給予我嚴格砥礪的同時也經常以愛包容接納我。
有時我因為不明白而生氣,但事後覺察的了悟總讓我由衷敬佩他的智慧;然而,他一點也不居功,只要與我們分享改變的喜悅就心滿意足。

易畫苑這陣子不謀而合的也朝著同樣的方向進行。有時我很難明白是天意還是冥冥中我影響了他人?
但是,畫室這邊的走向令我擔心。總覺得除非是個人因為需要有所覺察,繼而自發性的付諸行動,一切才會有意義。否則只是一種教導,不禁懷疑能有多少果效? 但我何須多想,眼下自己能活得自在才是課題。

在這個時間點上讓我有機會看到這部影片,心存感恩。因為過早或之後,意義就不深了。

來自豆瓣的影評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导演: 市川準
主演: 木梨憲武 / 中井貴一 / 鈴木京香 / 江口洋介
上映年度: 2002
语言: 日本語
又名: 坂本龙马,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imdb链接: tt0357119


台北電影節開幕片,一部頗有內涵的喜劇片。
爲愛執著,到底是愚蠢? 是偉大? 還是可悲?  

本片如果改寫成舞台劇,應該會很棒。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破"......需要拿出多少勇氣? 女人與男人在施力點上有所不同???


导演: Steven Shainberg
主演: Nicole Kidman / Robert Downey Jr. / Ty Burrell

上映年度: 2006
官方网站: http://www.fur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USA
imdb链接: tt0422295




幕后花絮

影片改编自Patricia Bosworth在1984年出版的关于黛安·阿布斯的畅销传记小说。黛安·阿布斯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摄影师,在她照片中的人物,不管正常与否,都表现出一种极度变态的倾向,丑陋的外表,让人厌恶的表情,穿着粗俗,甚至连周围的空气都似乎不再清澈,一切都与美好格格不入。黛安的摄影艺术真谛在于让观众透过她所拍摄的对象,去思考命运与悲剧,思考自己与他人,思考正常与反常的界限。

黛安在1923年3月14日出生于纽约,她的祖父当年为了逃婚从俄罗斯来到美国,她的父亲大卫·奈莫洛夫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商人,并且娶到了纽约第五大街Russek皮草店老板的女儿,后来顺利接手了这家名店。黛安在富庶安逸的上流社会中长大,14岁时,她与大她5岁的艾伦·阿布斯相恋,由于家庭的反对,两人的地下恋情长达4年之久。黛安18岁时,两人终成眷属。艾伦在军队服役时学会了摄影,回家后还教给黛安。战争结束后,两人开始从事服装摄影,艾伦负责拍摄,黛安则负责设计,他们很快成为业内的佼佼者,但黛安的父母从未资助过女儿,只是成为他们的客户。

1956年,黛安开始自己拍摄作品,她和艾伦的婚姻也逐渐出现裂痕。两人于1959年分居,1969年正式离婚。在艺术学校学习时,黛安结识了著名女摄影师莉赛特·莫德尔,她被后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不雅元素所深深吸引,开始学着用镜头来捕捉生活中的反常和畸形,丑陋和残疾的人群成为她的主角。黛安出没于社会底层,参加变性人聚会,甚至在天体营中同样赤身裸体。在非同寻常的世界观的指引下,黛安成为了非主流摄影名家,然而在她镜像悲苦命运的同时,自己也换上了忧郁症。1971年7月26日,黛安服用了大量镇静药后在浴缸中割腕自杀,当时年仅48岁。


媒体评论

本片是史蒂芬·西恩博格执导的第三部长片,他的上部作品、黑色爱情喜剧《风流老板俏秘书》可谓有口皆碑,接连斩获诸多电影奖项,其中包括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委会特别奖,巴黎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美国国家评论协会的最佳女演员突破表演奖,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剧本处女作奖,芝加哥影评人协会的最佳新人奖,以及包括金球奖在内的数项提名。

西恩博格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之后投身于商业电视及音乐电视领域,曾为时代华纳和香奈尔香水等很多著名品牌拍摄广告。在改编了几部剧本之后,他加入了美国电影协会,开始拍摄短片,其中的《The Prom》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肯定,还在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摘得大奖。此外,西恩博格还是Vox3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皮毛》便是该公司制作的第二部电影。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藝術...
在美麗與幽暗之間
蒙塵的光明

單純的信念
真摯的情感
深層的底蘊

撩撥熱情喚醒良知
或者
淹沒在虛假掌聲中

聆聽你的內心
或者
效忠無形教條

權力政治 vs 真誠藝術



去年最想看的電影,今日終於如願。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料理鼠王" 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動畫片,
頗具內涵有別迪士尼過往的動畫片,值得推薦。

這裡有些連結,可欣賞動畫片段的同時
還有機會看到一段生活中的真實版本...

關於影片   (此連結有兩個影片,第二個影片不容錯過)
http://louisbb.ibravo.org/archives/tag/ratatouille

欣賞動畫的細緻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wrJjLDIj1w

關於料理
http://blog.udn.com/claracasa/1265452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G,

利用兩天的閒散時間看完 >,思緒圍繞在Matteo、Giorgia的陰鬱氛圍裡。對於那些天生就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雖然四肢健全,是否也算是殘障? 

這些人們眼中的怪人,很多人誤會他們是爲了反叛而悖逆著,其實不然。他們天生的本質所造就的異於常人的喜好,甚至非一般的邏輯思考,是造成他們異於常人的主因。多數人很難接受生命中的異質性,似乎活著只爲了滿足社會的期待。而那些堅持做自己的人注定是孤獨的。

Matteo知道自己的不同又不肯妥協,對他而言毅然決定從軍其實是一種棄守。一個我行我素的人竟然選擇從軍並且跑去當警察,是選擇表面紀律來自我約束?或是以為這樣可以融入社會? 這角色令我憐惜之處在此,那麼無助那麼茫然到病急亂投醫? 針對這樣的邊緣人,似乎給予愛也無法解決問題。

前一陣子,紅說:"我不想再做一個乖乖聽話的人..."。 這裡顯現的是另一個議題,是一個長期被壓抑的人爲了掙脫束縛所表現出 "爲了反對而反對"。情況與Matteo截然不同,一個令我婉惜一個令我覺得可悲。那些以為"我行我素的人活得較瀟灑快樂"的人們,其實是一種誤解。

不想失去自我的情況下要如何跳脫格格不入的窘境?  對某些人而言也許駕輕就熟,但有些人就是不得其門而入呀!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北非行路遙"的餘韻很難從我腦海消失,
導演Tony Gatlif的另一部電影"過客",也很難令我忘懷。

兩部片子,吉普賽音樂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每一首配樂都能與靈魂對話,影片的節奏既浪漫又熱情奔放。
男主角Romain Duris的可愛更不在話下...
去年他來台灣宣傳 "我心遺忘的節奏"時,
親眼得見還拿到他的親筆簽名,無比興奮。

今日,看到這MV
(背景也是摩洛哥)
好想重溫這部電影啊......
雖然這MV與 "北非行路遙" 無關...


實在因為這部戲的資料太稀有了。
有點勉為其難的找了個連結來分享,
還挺有趣的,一起欣賞吧。
The Chemical Brothers - Do It Again



Romain Duris 小檔案
      國內常泡影展的觀眾對這位瀟灑不羈的法國帥哥絕對不陌生!他最知名的作品就是和導演東尼‧加特里夫(Tony Gatlif)所合作,以描寫吉普賽人生活為主題的系列電影(如【過客】、【北非行路遙】)。此外,他也曾在【西班牙公寓】、【愛情合作社】中擔綱演出,並分別跟知名女星奧黛莉‧朵杜、凱特‧哈德森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羅曼‧杜里斯進入電影圈完全是誤打誤撞,成名也似乎水到渠成,從未強求。一次他在巴黎市內某所高中前等人時意外被星探發掘,從此一頭栽進這行。無論投入獨立製片或商業電影,演出的角色是惡棍、同性戀、或留學馬德里的法國學生,他都游刃有餘,揮灑自如,被全球廣大影評及觀眾高度評價!而在【我心遺忘的節奏】中,他在詮釋心靈被暴力生活及藝術追尋激烈拉扯的主角Tom時,爆發出空前未有的戲劇張力!完美將兩種極端難容的尖銳氣質鎔於一爐,令人激賞。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玫瑰與白玫瑰                                    
白玫瑰---瑪蒂爾德 紅玫瑰---蒂娜·隆巴迪             
電影"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看完這部戲我完成這幅畫......
其實這文章的主題''花的隨彩"取得不好......
雖然畫面上的筆觸看似隨意,
甚至尚有許多待加強的細節,
然,當下思緒只允許我進行到這階段!

是的,這是我作畫的態度...
總是在停筆時才知道"為什麼?",
下筆時總是一片空白!

紅玫瑰的熱烈情懷不須贅言,
在白玫瑰純情浪漫下的堅毅不饒
才是我極欲突顯的部份.

看哪!
在那渾沌不清的狀態下
試圖竄出的留白
那是女主角尋找愛人的決心.

絢麗的紅玫瑰...
用生命自尊作籌碼
以報復為手段表明爲愛所持的情操!

面對愛情,
兩個女人選擇不同方式彰顯.

和他們的執著相比
我的率性簡直天壤之別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又名: 小莉莉 / 莉莉的诱惑 / 遇见莉莉

导演: 克劳德 米勒 (Claude Miller)

官方网站: http://www.pyramidefilms.com/la-petite-lili/
上映年度: 2003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法国


可不要被迷濛的眼神給騙了
她足以穿透濃霧甚至一掃陰霾
瞧那迎著風蓄勢待發的勁兒
誰說青春無敵呢?

"光"釋出力量在你不留神的當下
為了蒙蔽你的視覺
好一片光明 純淨潔白的代表
縱然無色無味我也要淺嚐一口

向來青蘋果的酸甜最是誘人
青春真的是所向無敵哪!
但千萬記住淺嘗即止方為上策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遠的莉莉亞
导演: 卢卡斯 莫迪森 (Lukas Moodysson)
主演: Oksana Akinshina / Artyom Bogucharsky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瑞典
上映年度: 2002


"莉莉亞" 的時空背景是解體前的俄羅斯,一部寫實到露骨的影片. 有關少女賣淫議題的電影我接觸的不多,除了本片尚有韓片"撒瑪利亞女孩",比較能觸動我的是莉莉亞.

莉莉亞是間接性的被迫為娼,母親的遺棄加上老師的冷潮熱諷以及朋友的落井下石,甚至最後的一線希望以為遇到可以託付的良人居然也是騙子. 你所看到的絕不是一個少女的沉淪故事而是命運的坎坷如何無情的剝奪16歲少女單純活下去的權力. 中文片名取為 "永遠的"莉莉亞 是有令人動容的理由,因為才16歲的莉莉亞雖然屢受打擊,但在內心深處永遠相信只要擁有堅定而純潔的靈魂最終一定能拯救自己的身體. 故事結束在莉莉亞從天橋墜下自殺身亡. 16歲該是純真的年紀,莉莉亞尚未體驗就已消逝.

在豆瓣北京的老晃有一段非常深刻的影評,特此摘錄:

這種以個人命運寫大時代變故的電影在歐洲國家是比較常見的,因其不刻意回避人性的疑難,我們才會如此喜歡。

......
你可以因為同情莉莉亞的遭遇而喜歡這部電影,也可以把整部電影看作一個政治隱喻,你甚至可以因為不接受這樣的現實而把這電影僅僅當作一個關於人性的寓言,但面對莉莉亞純潔的眼神,特別是她那種孩子氣的微笑,你必然會心碎,這種心碎,必然還夾雜著對偉大的俄羅斯文化迅速淪落的某種惋惜之情。影片製造了一種絕望,不僅是一個孩子失去父母,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失去了庇護;不僅是陌生人冷漠,而是所有人,你的親人,你的同伴,甚至你的愛人和你的未來都不給你一絲希望。包括這個城市,這個城市上空的天空,都總是陰鬱的、硬梆梆的,這樣的時代若想將兩個孩子擠壓變形,實在是舉手之勞。.......

這部戲雖然能觸動我,但如此露骨的揭露手法太過強烈令我一時無法招架. 因為它探討的議題太深刻了,不能僅以 好不好看 來評論這部戲,面對一個少女的純真竟然如此殘酷地被一層一層的剝走,我只想哭.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名: The Child / 孩子
导演: Jean-Pierre Dardenne / Luc Dardenne

主演: Jérémie Renier / Déborah François / Jérémie Segard
上映年度: 2005
官方网站: http://www.douban.com/lpic/s1661661.jpg
语言: 法语
imdb链接: tt0456396
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 / 法国

導演選擇用手提攝影機作近距離的拍攝手法,使得這部戲看起來像是一部紀錄片. 如果有人因此誤以為這僅僅是部紀錄片那就大錯特錯. 要知道,從頭到尾都是近距離拍攝電影將考驗導演的節奏掌控能力以及演員的演技, 其實並不容易. 相對的,如果原本就是在拍寫實記錄片使用近距離的拍攝手法是理所當然的選擇,沒什麼了不起. 這部片子裡針對節奏的掌控,達頓兄弟表現的無懈可擊.

整個調子從嬰孩的哭聲開始, 我將此視為本片的前奏曲.  再緩緩的帶出男女主角個性上的詮釋, 節奏緩慢卻精準沒有多餘旁白導演卻已將男女主角的年輕無知完全呈現. 手法高明,至此我稱之為第一樂章. 當男主角興起販嬰的念頭而有所行動時劇情已進入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則始於男主角開始後悔而欲終止交易,所引起的連串錯誤判斷乃至連續性的犯罪行為. 緊接著,當男主角因為夥伴在逃跑過程險些溺死而起憐憫之心時便進入整部戲的最後第四樂章.

劇情簡單,節奏緊湊. 由於整部戲沒有多餘的取景及旁白,鏡頭掌控極為精準整部戲所訴求的主題相對非常明確. 此乃導演高明之處.

一部電影的好壞往往取決於許多因素(如: 劇情..演員..攝影..音樂..等),但個人始終認為真正的關鍵應該是導演的企圖心. 這是一部讓所有電影元素從簡又相當成功的電影. 向達頓兄弟致敬,我給予5顆星評價. 相信這是一部影痴級必看的好電影.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 "真愛伴我行" Malèna 觀後感......


導演:Giuseppe Tornatore
女主角:Monica Bellucci

很多人把這部戲的重點鎖在劇中13歲少年雷納多的身上, 甚至強調這是一部關於情竇初開的少男面對風情萬種的少婦產生的情慾幻想.

我無法認同, 總覺得少年這個角色是一條線, 是導演用來貫穿整部戲的一條線. 利用這條線帶出整部戲的節奏, 緩緩地 婉轉的 道出屬於瑪蓮娜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瑪蓮娜這角色是會令人掉淚的, 而男性觀眾看這部戲可能會覺得不恥, 因為戲中有太多不中用的男人.

身為現代的女性我無法接受"女人的美麗是原罪"這種說法. 女人的美麗是種額外的福氣, 同為女人我們可以羨幕別人的美麗但不可忌妒, 更不要為了破壞刻意中傷.

而男人在面對美麗的女人時, 除了非份之想外若能多一些尊重及疼惜要獲得真愛其實不難啊.

想了解劇情 閱讀更多影評 請到這裡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2402/

最好去租  蠻值得看的. 至少4顆星.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