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
Leonard Cohen有首歌〈Everybody Knows〉,我超喜歡聽的。
「Everybody knows that the dice are loaded/Everybody rolls with their fingers crossed/Everybody knows that the war is over/Everybody knows the good guys lost/Everybody knows the fight was fixed/The poor stay poor,the rich get rich/Thats how it goes/Everybody knows」
其實比起他別的很多歌,這首算是不出眾的:旋律簡單,流於通俗,歌詞也缺乏深刻之處。總之,不是他出色的作品之一。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很喜歡聽。一遍遍,百聽不厭而且深陷其中:那種迴旋反覆的淺斟低唱彷彿有一種魔力,讓人沉浸其中,身體和思緒一起微微搖晃。 巨大的平靜在音樂的流動中浮現出來,形成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我想,人跟自己喜歡的歌,就像我們找尋自己的愛人一樣,也是有一種緣分存在吧。這種緣分,沒有理由可以解釋和闡釋,只能說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發生了,就是找到了。在無數的歌中,也許就是一首很簡單很普通的,但是被你遇到了,就成了你的收穫。
但是這種緣分,有一個重要的基本特質,那就是一定要簡單。
就像真正的思想大師,他們的論述都是簡單明瞭、語言通俗。長久積累的功力,就體現在如何能夠把複雜的邏輯推理過程用簡單的模形展現出來。只有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所謂「大師」,才會把一個簡單的道理講得莫測高深,才會用大段的對別人的引用和各種堆積在一起的名詞來折磨讀者,彷彿別人看不懂才能顯出他的水準。看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的人應當都知道什麼是前者的典型,而那些所謂「後現代理論大師」則是後者的代表。
歌曲就更是如此,吸引人的,能夠被記憶長久的,大多是旋律簡單,但意味雋永的。記得我童年的時候有一首電影主題曲,全曲只有一句歌詞:「望著我,你那誠實的眼睛」,反覆的旋律卻令我至今為之傾倒。還有一首紀念六四遇難學生的歌曲,也是只有一句歌詞:「親愛的人,再見再見。」我想,因為簡單,才可以包容聽眾或者說感受者更多的詮釋,因而令一首歌曲更加可以跟聽眾完全融合到一起。好的藝術,大抵如此吧。
就像這首〈Everybody Knows〉,因為簡單,所以具有征服力。
------------------------------------------------------------
後記
Leonard Cohen 的歌愈聽愈入味...
試著貼〈Everybody Knows〉的單曲,卻一直沒瓣法連結成功。
索性將搜狗找到的MP3一併貼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欣賞。
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