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 成英姝 觀賞 "五月天音樂會" 的感言,文中幾段話發人深省,特別節錄下來...
文/成英姝 摘自中時副刊 2007.07.27
通俗中的細緻不俗
這場演唱會最值得稱道的是兩個巨大電視螢幕,不但效果超優,畫面編輯也靈活,加上全部歌曲都比照KTV般依照旋律秀出歌詞,到頭來連我也可以跟著唱。演唱會如果不能跟著歌手一起唱,那high度一定是減半的。這個部分又要深深折服五月天受歡迎的程度,我很少看電視,而且從來沒有一次認真好好欣賞五月天的MV的,但是不知不覺間他們的重要歌曲,因為大街小巷打得太兇,旋律早就都印入腦海裡。我這個人對戀愛沒感覺,但是跟著唱情歌唱到 哪一個人──愛我/將我的手──緊握竟然可以唱得眼角泛淚。唱〈溫柔〉這首歌的時候,阿信要大家把手機拿出來,打給自己喜歡的人,讓對方可以全程聽這首歌,這時燈光暗下,全場亮起白色的手機光芒,像從天而降億萬顆星,真的有很多人認真地在撥手機號碼。
有很多個人風格強烈的藝術家,創作很主觀、自我,並不考慮群眾品味。相對的,流行藝術就是投合市場、迎合大眾,以作出能讓大眾喜歡的作品為目標。哪一種對文化的影響力大?並不一定。但五月天是個有意思的例子,當創作者明白他對社會具有影響力時,會面臨兩種可能:能夠左右受他影響的對象,或反之,為了保有他的位置而被牽著鼻子走。
流行市場的殘酷是很明顯的,尤其是現今環境的種種困境,流行樂手幾乎都有很強的危機感,不知道什麼時候將被市場淘汰,失掉歌迷的喜愛;樂手、唱片製作人都戰戰兢兢地緊抓著潮流,卻又對潮流很茫然。以五月天的例子來說,出道十年來,他們的風格一直沒什麼改變,歌詞的主題不是愛情就是勵志,樂曲不是抒情就是輕快的搖滾,很穩地一直緊扣青少年的口味,所以我說這是五月天奇妙的地方,像這樣市場走向的樂團,很容易陷進被市場無情左右的險境,但是阿信對自己的創作有很高的自覺,一首歌在寫出來的時候,就有敏銳準確的反應預測(有時候我覺得他實在太過自信,有一種奇怪的超過年齡的成熟、沉著和篤定)。所以可以在這條鋼索上維持平衡,在維持平衡的狀況下往他想去的地方前進。
唱到〈最重要的小事〉末了,阿信要大家一起用腳踏地板,彷彿這樣可以震動地球,當全體一起隨著音樂節拍踏著地板的時候,整個體育館為之震撼,剎那間我強烈地領悟為什麼那時候阿信一張拘謹的臉,眼睛卻放著光芒,表情柔和卻很自信,能夠用帶著強悍的微笑,說出「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這樣的話。
>>>
文中關於音樂會現場詳述部分在此省略,全文請看作家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