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王丹 

 本文摘自"自由副刊" 2007.7.25

      熱力學定律有三條。第一定律:你不能創造能量;第二定律:永遠有一些能量被消耗掉,因此世界上不會有永動機這種事;第三:你不可能把溫度降低到絕對零度,永遠會有一些熱保留下來。

      Dennis Overbye用另一種方式陳述這三條定律:第一,你贏不了;第二,你不能保本;第三,你也不能放棄。精闢吧?你會驚訝地發現,物理學上的定律,其實跟我們身邊日常生活的道理是如此地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萬物簡史的原因。

      我們學習萬物簡史是因為:精神世界的道理都可以在自然演化的邏輯中尋找。這也就是康德把天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並列為他最敬仰的兩種事物的原因,二者本來是一體,而中國古代的哲學家稱之為「天人合一」。

      其實世界上的道理就是那麼一些,不同時代的哲人講述的是同一個道理,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道理的根本──自然萬物──幾千年來並沒有改變過,所以我們要完善內心,就要學習萬物簡史,了解自然的演化過程。

      還是回到宇宙的生成這個問題。

      現在我們知道,宇宙生成理論其實是想像的結果,是科學家展開想像的翅膀,然後以一定的事後推演,才得出一個「也許如此」的結論。宇宙學可以說是把想像力發揮到極點的例子,比如說,宇宙是從空虛中產生的,這是現在宇宙學的基本結論。

      因此,我們平時批評別人「無中生有」就要小心了──因為「無中生有」是可能的,沒有「無中生有」,就沒有今天的地球。

      可見,想像是沒有邊界的,一切都是可以想像的,如果連「無中生有」都是可能的,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而想像,是思想活動的產物,人類社會的進步,認知能力的提高,也是自由想像的結果,是思想解放的過程,因此,任何故步自封,任何對傳統的拘泥,都是阻礙進步的做法。

      讓我們公平地想像:如果,天上的星空可以是無限的,那麼,人的內心的道德法則為什麼一定要限制在一個固定的框架中呢?那些有勇氣面對自然的無限可能性的人,為什麼不能面對人性的無限可能性呢?這不是自我欺騙,又是什麼?

      也許有一天,我們應當寫一本貫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書,把每一個自然科學的原理和定律,做一個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歷史學,最後是哲學上的應用,就像Dennis Overbye所做的那樣。

      那樣的萬物簡史,也許會更有趣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靜 的頭像

    境...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