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在網路上發現一篇精采的評論...


2007-01-18 12:17:40  作者: 圓融 (上海)

評  挪威的森林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挪威的森林》的心得,10年了,也該動筆了。
  
  我大概是中國第一代讀村上春樹書的人。
  91年,一本書在南京的大學校園裏悄悄流行,那是《挪威的森林》,不是林少華的版本,也不是賴明珠。我也趕時髦,在南京大學門口的書攤上買了一本,然後這本書10年沒有擱下,它現在正靜靜地躺在我的枕頭邊。
  
  這本書不知看了多少次,書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從20歲到30歲不同階段我的心得體會,每次隨人生閱歷地增長,都能有新的感悟。
  
  當年我第一次打開《挪威的森林》,一下子就被它領入略帶感傷的青春情韻之中。小說情節是平平的,筆調是緩緩的,語氣是淡淡的,然而字裏行間卻鼓湧著一股無可抑制的衝擊波,激起我強烈的心靈震顫與共鳴。看《挪威的森林》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每次翻開都會給我帶來心靈的休息和藝術的感染。十年來,我始終沉醉於其中,屢屢不能自拔。多少次,我問自己,這是為什麼?我想在寫作此文的梳理過程中,給自己一個早該有的答案。
  
  10年之癢,該瓜熟蒂落了。
  
  一、 說明
  《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以來,在日本已銷出760余萬冊(1996年統計),這在只有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是一個奇跡,平均每十五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在中國的統計數字不一,但常見說法是三百多萬。最近常在上海,有時也去北京出差,看到《挪威的森林》在北京風入松、上海書城等著名書店排行榜上,屹立前十名近一年時間,而這股購書熱潮還在如火如荼地高漲著。
  
  《挪威的森林》有多個版本,很多人知道林少華版本,有些人從網路上知道臺灣賴明珠的版本,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老版本。這個老版本的譯者是誰,我早已忘卻了,這兩年問過多人,至今我還不知道答案。關於版本優劣,歷來是喜歡村上春樹的朋友們爭論的話題,和BBS上板磚大戰一樣,我從來不參與這種爭論,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必強求。
  
  這裏只簡單說一下,我所感知的這三個版本的區別。老版本在我印象裏是意譯,更為傳神地表達日本文學地細膩和委婉,該版本與林、賴版本的最大區別是心理地翻譯更出色,特別該版本很多性行為和性心理的描寫相當到位,在以後的林、賴版本裏找不到了,都有大量刪節,恐怕和時代有關係。林少華版本是最常見的,他的版本影響力最大,一版再版。賴明珠的版本常見於網路,作為臺灣譯者,她似乎有和席娟同樣的文風,這讓很多新新人類拍手歡迎,但遺憾地是她的版本翻譯不全。
  
  我老版本《挪威的森林》於1994年被一個好朋友借走了,然後輾轉流落於民間,最後不知所終。我很心痛,不僅是該版本發行較少,關鍵是書裏記載了當年20—23歲的我許多感慨與領悟,這是我從青澀走向成熟的一段不可或缺的真實記錄。
  
  曾在一個BBS上看到有人願以原書10倍價格購買老版本,這肯定是一個老讀者。後來又買過兩次林少華版本,都被朋友借走,借走了我不再心疼,因為書店裏還能買到,只為多了一個喜愛《挪威的森林》朋友而高興。為以下行文方便和看過《挪威的森林》朋友不至誤解,說明一下,我現在手中的書版本是1996年7月灕江出版社林少華版本。
  
  在下文某個章節,會寫一下記載在《挪威的森林》裏空白處我的一些感悟,現在提上來一段寫在書中最後一頁的後記,真實記錄。
  
  “1997年10月1日23:38  蘇州竹輝小築
  
  這本書於97年國慶日購于蘇州市新蘇州書城。91年購買此書另一版本時,愛不釋手,反復看了多遍,可惜94年被一好友永久地借走了。
  
  97年夏秋季節在蘇州工作,國慶日同事們都回家了。我租了一輛自行車在美麗的太湖西山島遊歷了6個小時。天下著小雨,望著霧濛濛的太湖,我對自己說,今天再買《挪威的森林》。
  
  7年過去了,發生了不少事,再讀此書,我發現此時某些心境與二十歲的我一樣。”
  
  
  “2001年3月19日淩晨1:50  30歲讀於上海大木橋路 海光公寓
  
  這幾年每年3月中旬我都要變更一次工作,今年也不例外。又一次在異鄉,在被網站熱火朝天宣揚的今天,我還是喜歡這本書。什麼都在變,唯有真愛不變,本性不變。
  
  每一次閱讀都會有一種新的體會,人生的閱歷使我越來越明白書中的男女,從某種程度講,我何嘗不是和他們一樣。
  
  幾個小時後,太陽照常升起,我又要開始漂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靜 的頭像

    境...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